-
非畫廊|開箱-願原力與你同在|薛保瑕
薛保瑕 策展人:高千惠 藝術家:薛保瑕、謝鴻均、陳慧嶠、劉世芬、黃小燕、許淑真、巫雲鳳 在當代,我們如何認知創作與非創作、作品與非作品、物質性與非物質性的實踐關係?我們如何從藝術作品中,能同步尋找到藝術家在生活與藝術、精神與技術、菁英與世俗中的轉譯痕跡? 《開箱—願原力與你同在》在「非畫廊」展出,有其空間上的意義。在據點上,「非畫廊」(Beyond Gallery)的命名,已然指向了有關美學轉換的誖論。在日常與非日常、物件與非物件、藝術與非藝術、畫廊與非畫廊的藝術觀念思辯中,此展除了以現代化進程中的女性創作者作為開箱索引,亦希望透過作品形態,能看到其生活信念、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個人故事之外的創作美學轉譯過程。 以視覺形式進行此「美學開箱」的叩問,此展分為二個獨立的項目。一是小特展《進入她的工作室》(Enter Her Studio),二是小聯展《進入她們的轉接站》(Enter Their Transfer Station)。《進入她的工作室》將以一位1950年代出生的女藝術家之「工作室物件」為材料,包括屬於藝術家個人創作空間的油彩罐、伴隨作畫的沉重工作服、工作現場的餘渣等,濃縮地顯影出創作過程中的時間、空間、能量之流變。它們由材料與工具的物性,反身性地成為藝術家的第二層皮膚、時間的物證、以及藝術家創作精神與能量的壓縮版視覺表述。 《進入她們的轉接站》將以六位1960年代出生,不同原生家庭背景的女性藝術家為組合,分別提出在「行動限制年代」(Lockdown Years)之後的作品。除了呈現個人美學風格成品與日常生活的幽微現實空間,也會展示個人創作中的相關物件。這些介於「作品」與「非作品」的概念性視覺品,將以現成物、草繪、影錄等形式,呈現她們從居家現實中所轉化出的想像世界,以及關注的外部事物。(文/高千惠) 影片來源:非畫廊 繼續 -
Invidia:姚瑞中個展|導覽影片
姚瑞中 Invidia — 姚瑞中個展 展期| 2023.08.05–2023.09.23 開幕| 2023.08.05 (六) 4:30 p.m. 地點| 耿畫廊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1樓 ) 策展人 |陳璽安 文/陳璽安 藝術家姚瑞中於耿畫廊的最新個展「Invidia」呈現近90件平面作品,主要圍繞在對於個人慾望、精神信仰與創造力之間有機關係的探索。 繼續 -
擬古物藝術家涂維政 手機成化石?涂維政偽古文明創作之路|藝術正發聲
涂維政 網路流傳在泰國有一個完整的巨人化石遺跡,但事後才有人破解,這其實是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他的作品很有趣,常常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藝術現場?還是考古現場?他用雙手打造出考古學上的種種不可能,對人類無窮的想像力提出好奇,而這位藝術家就是涂維政。 藝術家涂維政的作品目前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中,《藝術正發聲》節目將他以假亂真的化石作品帶到博物館,觀察民眾的反應,究竟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而這位藝術家為什麼會如此認真地開玩笑?他的創作背後又有什麼想望呢?我們也邀請涂維政和主持人陳璽鈞進行深度對談,希望挖掘不一樣的幕後故事。 繼續
-
未知之域:劉柏村個展|展覽影片
劉柏村 未知之域 — 劉柏村個展 展期| 2023.06.10–2023.07.29 開幕| 2023. 06.10 (六) 4:30 p.m. 地點| 耿畫廊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1F ) 本次於耿畫廊的「未知之域」,是劉柏村去年(2022)於十三行博物館之個展「考古與當代冶煉」的延伸。然不同於「考古與當代冶煉」是藉由鋼鐵回溯台灣過去在地冶鐵的考古發現,進而創造「過去」之遺址,指涉人類「未來」文明的多重想像,「未知之域」是藝術家以工業科技的急速發展、物質世界的浮濫過盛為基底,對應人類對於外太空世界、宇宙星際的想像和探求,所發想建構的未來人類居所。展場作品主要囊括四大面向:一是以雷射切割的平面構成,二是利用鐵塊集合拼組的隕石系列,三是過往為人熟知的金剛母題,最後則為近年發展的動力雕刻作品。然藝術家無意將展覽型塑成過往作品的集合場,也捨棄常見的靜態呈現邏輯,而是更以劇場性的角度切入,在垂直達七米的主展場空間中,經由展前半年的多次測量、設計和場勘,反覆琢磨耿畫廊的空間尺寸和屬性,打造一個邀請觀者進入,並能與之對話的超現實場域。在藝術家將整個展覽視為一件創作的前提下,讓每件作品能各自獨立存在的同時,又是整體的一部分。 影片提供|也行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繼續 -
蘇笑柏的藍:蘇笑柏個展|展覽影片
蘇笑柏 2022年末,耿畫廊在這微微動盪不安的世界裡,開始眷念起蘇笑柏筆下畫出的藍。在幾次與藝術家的對談中,辦一檔藍色單色畫的想法慢慢成形,並將展名取作「蘇笑柏的藍」。並非偏好這些濃淡深淺、尺幅各異的藍,而是想著,一次只看一種顏色,亦不失為一種有趣的觀看方式。 現代主義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於1922年出版的《尤利西斯》,封面是一抹淡淡的藍。蘇笑柏和老友在巴黎見此書的原版後,一見傾心。如何再現這一抹淡藍的慾望,推動著他的創作,而如何畫出有體溫的藍,至今似乎仍難以捉摸。 這些大漆經典之作,一面一色耐人尋味,單色間有著層疊詩意與時間痕跡。 ► 蘇笑柏的藍 展期|2022.12.17 - 2023.02.18 地點|耿畫廊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3樓) →了解更多 繼續 -
巨人的方舟 涂維政|文藝賦格
涂維政 涂維政的藝術創作遊走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是台灣當代藝術領域中非常具有個人特色的一位。他1969年出生於台灣高雄,目前工作與生活於桃園和台北。2005年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造形所,現為台北藝術大學專任助理教授;2001年曾獲第28屆「台北美術獎」,2004 年獲得「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2000年起發展之「卜湳文明」作品系列,不僅是藝術家一手捏造的「偽古代文明遺跡」,也可說是他創作概念的核心。2022年5月涂維政在台北推出個展「方舟博物館」,展出包含系列創作「甲米神話」與「珠洲鯨魚傳說遺址」——透過創作,涂維政創建了自己的方舟,承載著文明與自我的想像,繼續航向未知的遠方。 繼續
-
蒐懷志:二〇二二楊茂林個展|展覽影片
楊茂林 愚者的生命以不知感懷及憂慮為特徵,他浮躁的心思僅僅指向未來;一旦遺忘曾經有過的美好事物,他當下就會變成了老頭子。—— 伊比鳩魯(Epicurus) 力行曼荼羅尋索之路十年,藝術家楊茂林藉自身慾望與周身文化環境的符號拆解及重構,探尋「黯黑的放浪者」、「花落春未盡」、「瀲灩之魂」等系列子題之跨媒材創作實驗;「蒐懷志:二〇二二楊茂林個展」承襲「尋找曼荼羅」(即尋找生命本質)系列命題起源,將存於台灣島國的有機生態花、鳥、豹、蟲、魚及二次元人物刻繪、蒐集於原木載體,呈現藝術家讚頌衷愛物事的緬懷記志。 一個時代能提供個體與自身的最大祝福,即是賦權個體,使其成為該時代歷史的敘事繼承者,以使時代本身與個體不致淪為歷史孤兒,繼承者經具有創造性的更新,令舊有的時代與文化回春,守護時代自身在狂飆的文化演化中不因「過去」遭致歷史遺忘。細觀楊茂林歷年藝術實踐,其創作內容深探島國意識暨本土社群樣態,自早期致敬失敗反叛者的「圖像英雄」系列,至以「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認證標籤為象徵的龐大創作變體,以及迄今仍在發生中,由自身與本土原生動/植物種形象發展敘事的「尋找曼荼羅」,藝術家以創作聲張個人所經歷時代的真實面貌,於作品中將其繼承的生活視覺及圖像切片收存,闡述文化如生物演化般不斷繁殖、傳遞的動態特質,並在此特質中追索身處地域的文化血緣及自我認同。 在快意、草莽姿態中貫徹對台灣文化混血狀態的關切,楊茂林自2002年始於木質、鑄銅雕塑實踐中致意當代社會於二次元人物的信仰與崇敬,藝術家將普羅大眾、個人童稚記憶中的卡通、漫畫人物與台灣佛教的傳統俗儀及造型視覺連結,使兒童至成人世界中最普遍的次文化存在與人類文明中的高端精神化文化疊合檢視。楊茂林以佛學修證位階系統神格化陪伴其生長成人的小飛俠、原子小金剛、鐵人28、阿強一號、星際大戰角色等卡漫與電影英雄,由此,為出自不同時代的信仰文化創造更新的詮釋,莊嚴與詼諧並置的奇異視覺亦為斷裂的兩者提供接軌指引。 本次個展發表,耿畫廊以「花落春未盡」、「黯黑的放浪者」與卡漫神祇立體雕塑等三大系列共四十餘件新作續談楊茂林創作心緒的從心所欲。執筆重繪烏鴉,不為而立之年的政治隱喻暨威權抵抗,而為其烏金毛色與旺盛生命的華美沈穩;雲豹百合之再現,在探討本土意識型態與社群歷史以外,更多的是對於瀕危物種的紀念與自然真理的嚮往;於松、樟、杉、檜、胡桃、肖楠等木質原始特性、紋路與無規則肌理中,復刻雕繪不惑時年的請仙/送神典儀,則是倚靠嗅覺中的恬淡與獨有信仰系統的靈覺引領,所施行的化神者「本生傳」(Jataka Tales)記繪。 黯黑的放浪者楊茂林,於幽暗而縝密的深海中向上,片刻遁迴天雕於海平面上的天野山林望懷享樂,於有機的缺陷中尋覓圓滿,肉體的歷史逝去,藝術創作的炙熱火花卻仍未燒盡,在1980年代本土、民主化滾沸浪潮中以符號反思、暢其欲言的這名創作者,至今仍在世界的歷史裡無視代間隔閡,於傳承與創新中時刻試探自我,在常民、生活化的紀敘中以荒誕與浪漫尋覓跨時代的延續性。 ┈┈┈┈┈┈┈┈┈┈┈┈┈┈┈ ► 蒐懷志:二〇二二楊茂林個展 展期|2022.05.28 - 延長至2022.07.30 開幕|2022.05.28 (六) 4:30 p.m.... 繼續 -
戲假情真 吳天章|文藝賦格
吳天章 吳天章是台灣當代藝術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兩度代表台灣參加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他以政治和歷史為主題,被譽為台灣藝壇解嚴第一人。1990 年代,以攝影複合媒材開啟「台客美學」;2000 年以電腦修圖及合成技術,以「安排式攝影」進行創作;2010 年更轉型至錄像藝術,以「一鏡到底」的拍攝和剪輯,呈現詭異的錄像風格。 本片由吳天章於2020年底創作中的「港口情歌」現場切入,帶出他的創作脈絡與工作態度,並回到影響他至深的故鄉基隆實地拍攝;而「潮汐1884」是首次回到基隆故鄉的個展,這件與海岸相關的投影裝置,也與他兒時的土地記憶息息相關。 繼續 -
與鬼神同行 姚瑞中|文藝賦格
姚瑞中 以當代藝術家姚瑞中為主題,紀錄與探討他近期創作系列的《巨神連線》和《地獄空》,以及宗教信仰和台灣信仰的形式如何成為藝術創作內容,並且闡述他以死亡為核⼼的歷年創作脈絡。 ⾝兼多重⾝份的他,如何由個⼈創作者轉換為策展⼈,策劃「2020 台灣美術雙年展:禽獸不如」,回應當下因為疫情⽽興起之關於⼈類⽣存現狀的思考。同樣以台灣的⺠俗宗教和傳統信仰為主題,年輕的藝術家以科技結合聲⾳的新媒體創作,延伸相關的⺠間美學探討。 繼續
-
不完美的圓滿 薛保瑕|文藝賦格
薛保瑕 薛保瑕長期以來選擇用抽象語彙做為藝術創作的表現形式,作品主要以冷熱兩種抽象符號表現現實的混合性,並因應時代演化進行當代抽象藝術特質的探討。本片以藝術家的個人經歷和藝術創作為主軸,從2020年的個展「如影隨行」為例,介紹分析她近期的創作。除了觀察藝術家的生活現場、生命故事、藝術養成外,也走進她的工作室,近距離目擊其大尺幅繪畫的過程。此外,亦前往她於1990年代主持創立的南藝大造型藝術研究所和校園空間,記錄她與學生的評圖互動,呈現其藝術家之外,涵蓋藝術行政、學者、教育家等多元的身份。 繼續 -
「如果野牛做夢: 張宏圖 個展」《在路上》線上紀錄片放映暨藝術家座談
張宏圖 耿畫廊個展 November 27, 2021 紀實短片《在路上/Before He Starts》探索藝術家張宏圖如何以孩童單純的心態和世界觀,去尋找新作品的靈感。繼2014年耗時七年完成「梵谷/達摩」系列,在2018年於美國康州學院及台北耿畫廊展出後,宏圖未有新的創作。對於宏圖,藝術創作不應被外界因素打亂自己的腳步。在1980年代離開中國,定居紐約。他從紐約的多元文化環境中得到靈感,並多方嘗試不同的創作手法與媒介。他的作品洋溢著無畏的開創精神,並且跨越所謂「東方」、「西方」、「寫實主義」、「觀念主義」等概念的限制。宏圖本身也做到了「從心」、「隨心」的人生態度。跟隨著鏡頭,我們感受到紐約的快節奏和多元文化,以及堪薩斯緩慢的中西部氣氛。兩地鮮明的差異,讓宏圖找到了新作品的靈感。時隔近60年,在堪薩斯再⼀次看到野牛,宏圖想起了自己16歲時在北京第⼀次看到野牛的心路歷程。回想如今在美國扎根生活,宏圖在與孫女們的陪伴下,重新想起了自己為什麽走上了藝術這條道路。 繼續 -
在路上|預告片|藝術家張宏圖紀錄短片
張宏圖 耿畫廊個展 November 27, 2021 .... 繼續
-
安之若素
紀嘉華 耿畫廊個展 October 2, 2021 繼續 -
異己國情調
蘇孟鴻 耿畫廊個展 May 8, 2021 大學時期的蘇孟鴻總耳濡在「西學為體,中學為用」或「台灣美術本土化」的論戰中,這便是開啟了蘇孟鴻在個人身份脈絡中汲取文化元素與西方藝術教育經驗兩相結合的創作之路。 蘇孟鴻以絹印製版的創作手法轉化兒時在美術班臨摹水墨畫的學習經驗,將清代宮廷畫家朗世寧的作品與《芥子園畫譜》中的山水圖像,作為作品畫面中的素材。同時結合螺鈿、漆器與漆藝等民間工法,以及皇宮貴族品味中的掐絲、珐瑯質感的傳統工藝技術,來重新演繹繪畫這件事情。 展覽當中,作品《有透視的風景之一》(View With Perspective 1)、《有透視的風景之二》(View With Perspective 2)便是以批量生產的西式油畫風景與《芥子園畫譜》山水畫圖像兩者的並呈,直指藝術家蘇孟鴻對於中西方繪畫中制式化景象的觀察態度與回應。 對蘇孟鴻來說,藉此具批判性、實驗性的繪畫方式,他得到了某種衝擊與創作的快感。其獨具風格的創作手法,在詮釋「異國情調」、「己國」與「異己」的同時,也為觀者開拓了另一種角度重新思考什麼是「我」以及「我們的文化」。 繼續 -
隱身皴:袁慧莉個展 紀錄片
袁慧莉 耿畫廊個展 March 6, 2021 導演 / 林宜蓁 繼續
-
耿畫廊講座|中國繪畫裡的女性空間
彭薇 耿畫廊個展 December 5, 2020 繼續 -
如影隨行:2020薛保瑕座談會
薛保瑕 耿畫廊個展 November 17, 2020 繼續 -
如影隨行:2020 薛保瑕個展
薛保瑕 耿畫廊個展 September 26, 2020 (TVBS 藝文潮 提供) 繼續
-
策展導覽|一池光井:蘇笑柏畫展
蘇笑柏 耿畫廊個展 December 7, 2019 繼續 -
藝術家與策展人對談|一池光井:蘇笑柏畫展
蘇笑柏 耿畫廊個展 December 7, 2019 繼續 -
九節拂風
林鉅 耿畫廊個展 August 24, 2019 繼續
-
無時無刻
蘇笑柏 日本兵庫縣立美術館個展 October 12, 2018 繼續 -
梵谷/達摩
張宏圖 耿畫廊個展 June 16, 2018 繼續 -
2018混種變態 楊茂林的神話學
楊茂林 彰化縣立美術館個展 April 26, 2018 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 展期|2018年4月26日~6月17日 開幕式|4月28日 15:00 地點|彰化縣立美術館 1樓特展室 「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是出身彰化的藝術家楊茂林在外發展多年之後首次回鄉舉辦的個展,也是繼2016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大型回顧展之後,再一次有脈絡化的呈現,同時特別展出數件首次發表的最新畫作。為回應彰化縣文化局的邀請,也讓楊茂林回到孕育他豐富創作靈感的原鄉向彰化的觀眾展示他的藝術足跡,1990年代初「MADE IN TAIWAN」系列、到後來開始以雕塑為主的多個系列「摩訶婆娑世界的夢幻島」、「有關愛情的故事」、「追殺愛麗絲」、「領袖很大」、「國寶探險」,以及晚近的「尋找曼荼羅-黯黑的放浪者」立體雕塑之外,也重新拿起畫筆進行平面繪畫的創作。 【沒有任何一種文化是能夠全然靜止不變,恆久原樣保存的,尤其是文化巨變的過程,通常是經由其他文化強勢入侵,所發生混血之後的品種。面對無可阻止的文化交合行為中,所需要討論的不是是與非的問題,而是弱勢文化自主與非自主、自覺與非自覺的問題。而我的創作,則是與以上已經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的現象,保持一種有如觀眾與舞台之間的關係:某些部分是旁觀的疏離,又有些是入戲的關己。】----楊茂林 展名訂為「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旨在強調楊茂林過往的創作中從解嚴初期以圖與字的並陳強化了批判或者對台灣主體性追求的慾望,而後來則轉為透過卡漫圖像的拆解進行當代思維的重組,混生了另一種反而更加接近台灣真實的面貌,台灣這塊島嶼最迷人之處在於她的文化混種與受到外來殖民政權衝擊後變態出幾近於新的文化系統。從楊茂林手中呈現出一段一段台灣原生和外來文化對峙的片段,而今他自「尋找曼荼羅」系列開始則從自己長年藝術經驗與個人史的回溯,書寫一套楊茂林觀點的神話學。特別為此次個展拍攝的短片,收錄展覽籌備實況之餘更拍攝楊茂林走訪老家、兒時協助父母在市場擺攤舊地重遊的畫面,這些珍藏在楊茂林記憶寶庫裡的場址也包括原社教館所在的彰化縣立美術館,一幕一幕都讓人更加了解這位當代藝術彼得潘源源不絕的靈感來源。 繼續
-
藏枒入華:常玉與浪蕩子美學
常玉 耿畫廊個展 March 31, 2018 繼續 -
藝術家談常玉|陳敬元篇|藏枒入華:常玉與浪蕩子美學
常玉 耿畫廊個展 March 21, 2018 繼續 -
心色之扉
蔣友梅 耿畫廊個展 March 19, 2018 繼續
-
藝術家談常玉|姚瑞中篇|藏枒入華:常玉與浪蕩子美學
常玉 耿畫廊個展 March 17, 2018 繼續 -
藝術家談常玉|林鉅篇|藏枒入華:常玉與浪蕩子美學
常玉 耿畫廊個展 March 14, 2018 繼續 -
預告|藏枒入華:常玉與浪蕩子美學
常玉 耿畫廊個展 March 10, 2018 繼續
-
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
楊茂林 臺北市立美術館個展 January 30, 2016 時間| 2016/01/30 - 2016/04/24 地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一樓1A~1B 楊茂林(1953-)崛起於狂飆的1980年代,堪稱台灣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創作初期,他突破禁忌,挑釁政治的、社會的權威,展現強烈的批判態度。充滿張力、令人振奮的繪畫風格,以及聳動的視覺意象,微妙的對應著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後政治、社會轉型的實態。來到”後解嚴”的1990年代,面對逐漸成形的全球化態勢,國際化與本土化之間的糾結更形複雜,楊茂林創作的面貌從政治行動轉換為歷史文化的追溯。他挪用「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為標題,嘗試從台灣政治、歷史以及文化批判的角度,廣泛地探索藝術型式、題材表現的可能性。 「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是國際間行之有年台灣品牌的商標,也是台灣得以宣稱自身獨特性的表徵。楊茂林將之挪用為藝術符碼,揭櫫台灣文化定位與認同的命題,企圖在建構台灣藝術圖像的同時,凸顯台灣藝術主體性的議題。2000年前後,楊茂林轉入立體創作,開展其創作視野的同時,他仍延續對於台灣文化主體的思索與探究。這一次他透過卡漫的創作風格,嘗試以「文化交配」的概念,詮釋本地與外來異文化之間的互動與交融,本質上是駁雜歧異,難以捉摸而出人意表。楊茂林雕塑中「異類合成」的視覺圖像豐富而獨特,緩解了文化衝擊之中常有的強與弱的權力關係,更加突顯「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的意圖與傾向。 「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是首度以回顧展的格局,審視楊茂林從1984年至2015年的創作整體。展出近200件作品,包括繪畫、綜合媒材、雕塑等創作媒材,並分五大主題︰前衛反動、國族史詩、惡品味、仙班出列、異想幻境,刻劃楊茂林近三十年來的創作軌跡。 繼續 -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吳天章:別說再見
吳天章 義大利威尼斯 普里奇歐尼宮邸個展 May 9, 2015 展期 |2015 年 5 月 9 日至 11 月 22 日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 普里奇歐尼宮邸 本屆台灣館著眼於展場普里奇歐尼宮作為監獄之本質,推出藝術家吳天章,以「Never Say Goodbye」為註腳,訴說盤旋在每個人心中難以揮別的過往記憶與往日情懷,如同流連在監獄中的鬼魅,因執戀人世間的愛恨情仇,不肯離去。 吳天章利用彷若面具的人工表層皮膜、誇張妖異的意象及魔幻的視覺表現,演繹臺灣底層文化生活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並以聲光俱佳的表演方式召喚戰後臺灣西化過程中獨特的時代氛圍與特殊情懷;他以充滿感官魅惑的皮膜及華麗炫目的魔術作為載體,剎那間捕捉觀者之目光,但在洋溢著飽滿繽紛歡愉的色彩背後,作品中的邊緣性人物及鬼魅的調性,實則暗喻人間不忍卒睹的醜陋現實及死亡氣味,以及那些如鬼魂般不斷迴返、揮之不去的創傷經驗。 被皮膜包覆的作品人物,外表看不出喜怒哀樂,然而單一的外表下隱藏的卻是充滿著故事、充滿著各種愛恨情仇的執著與眷戀。他運用充滿感官魅惑的皮膜,除了表達形式上的快感與誘惑外,亦有種以此對抗人類身體終將腐敗消逝之特性的意味,意欲著將美好時刻凝結於當下的渴望,呼應了其作品中那種無法與過去揮別的留戀與不捨,不想說再見,也無法說再見。 Documentary Production:... 繼續 -
偽青春顯相館
吳天章 台北耿畫廊個展 June 29, 2013 Documentary Production: Lane 216, East 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