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 王懷慶 個展

6 September - 7 November 2014 耿畫廊 台北
新聞稿

耿畫廊將於 2014 年 9 月 6 日至 10 月 12 日舉辦「大都-王懷慶個展」,展名「大都」意涵立基於中華文化近 500 年的中心舞臺,在北京生長學成的王懷慶,希冀以此對其做一次回眸與反思。在王懷慶的創作歷史中,可見他將周遭各式的文化素材以融合東西的手法解構和再建構,不斷地探索各種可能的表達方式。這是可謂其藝術生涯中多年來著迷探尋的創作子題,也是在當代藝術中屬於他獨色的語言。這次展出作品呼應主題-大都,再次辯証了東方文化對於王懷慶的價值與意義,也延展了其藝術路程上想要表現的主題。

 

展覽以經典之作和數件未曝光新作共譜古都樂章, 1991 年《大明風度》拉開序幕,傢俱作為引子,將立體的明式太師椅平面化展開,是他探索與觀察物件結構再重組的表現,更奠定其後來獨特創作風格的基石; 1998 年創作的《夜宴圖之二》,將古畫《韓熙載夜宴圖》拆解重製,使畫面產生剪紙效果,賦予古畫全新的樣貌,歡鬧氣氛下人與物之間主客關係呈現了更多想像的空間。未曝光的新作如《出山》,既是畫作又是裝置,作品上的平面山水開闢出一條幽徑通至觀者眼前的畫外之境,此意境承接了宋元山水之魂魄而在當代的形式中新生。《中國皇帝》系列則將興於盛唐最具歷史淵源的帝王像這一中國寫實主義脈絡做出演繹,抽離具象描繪後的畫面強烈的表達出一幅幅濃縮後的歷史與文化肖像。王懷慶曾表示:「從格列柯的《紅衣主教》肖像畫到委拉斯開茲的《英諾森十世》肖像畫,他們畫的都是『這個人』。我的《中國皇帝》系列畫的則是『這個人』後面的『思考』。」

 


 

王懷慶

生於 1944 年的王懷慶於早年就讀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文革期間曾下放農村勞動改造,也曾於解放軍部隊擔任舞臺美術設計。在部隊工作期間,雖環境艱苦、創作條件有限,仍不減其繪畫創作的動力。在民風未開的年代,他便已在國際美術館和大陸各地巡迴展出。王懷慶在近代美術史上的成就已不需再錦上添花,他的作品迄今已受邀至中國及國際眾多專業美術機構展出且納入典藏,並多次於重要大展中獲獎。王懷慶的藝術世界和創作脈絡有一理可循又變化萬紛,此次展覽耿畫廊以其經典之作加上最新創作,讓紫禁城在現代藝術空間中重現,希冀帶給熟悉與不熟悉王懷慶創作的觀者們層次不同的感動。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