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光井: 蘇笑柏 畫展
策展人
許峰瑞
展期
7 DECEMBER 2019 - 22 JANUARY 2020
開幕酒會
7 DECEMBER, 4:30 p.m. 加入行事曆 Facebook活動頁
「把故事留給要故事的人,我只要一點光就夠了。」
-蘇笑柏
蘇笑柏的故事,蘇笑柏的繪畫,蘇笑柏的大漆,早已填滿在媒體文字中,關於這一切蘇笑柏只用一句「把故事留給要故事的人,我只要一點點光就夠了。」便結束了故事。展覽「一池光井」,無意延續故事,也並非命名故事,而是策展對藝術家創作的回應。
522 容貌
在工作室門口,我們拉了兩張椅子重新認識彼此,藝術家說道:「你到畫廊這麼久了,怎麼對你都沒甚麼印象?只是聽著他們提到你,但這次才真正能一起做到展覽。」和多數藝術家和策展人初次討論創作一樣,衝突的火花將時間凝結在膠著的空氣中,直到依賴著日光的工作室漸漸昏暗,模糊到幾乎看不清楚對方的樣貌,此時,我才真正見到這位藝術家。
523 光井
藝術家不喜歡開燈,他的創作幾乎都是在充足的日光下進行。工作室的頂部有個電動遮幕,當它緩緩被拉開,光灑落了一地,映照出作品的形體,亮起畫面的痕跡。藝術家尋尋覓覓的那件作品,每件都一樣,卻又偏偏不一樣。它在陽光陣陣灑落又時明時暗的下午,工作室的光井下隱隱浮現,卻隨著天色漸漸沒入黑暗。是那件作品吧。
524 痕跡
工作室是作品生產的第一案發現場,而我就像幽靈,飄浮在這空間中撿拾事件的痕跡。鐵網片、刻上尺度的直角木板、長約兩呎的自製圓規、串成鏈的滾輪及鐵件,這些沾上斑駁顏料的物件,必定與畫面的痕跡有所關聯。昨晚離開工作室前塗上粉色大漆的畫面,現在表面已半乾,印象中滿滿厚厚一層的顏色,現在卻隱隱透出上漆前微藍的底色。畫面的線索,藏在時間裡;作品的光,藏在痕跡裡。
525 玉石
這個炎熱的下午,我們在後院拎著水管為竹園澆水,原來零零落落地出現在不同工作桌上的石子,是來自這竹園下的雨花石。這讓我想起工作桌前的書籍,關於河姆渡文化、玉器、陶瓷、碑文和《Ikonen》的畫冊,當我看著手上的雨花石,才領悟原來作品中那難以用文字承載的感覺,此刻近在眼前地樸素、簡單。
526 胚
瓦灰和大漆覆蓋前的擠塑板,是作品的起點,也是這次訪行後,展覽的啟點。用它來做展覽的主視覺吧,那一片片手做的展覽邀卡,如同藝術家一層層疊起的顏色,它所堆起的厚度、過程的痕跡和每件看似一樣,卻又偏偏不一樣的作品,在精神上,或許能更靠近一點。然而,它們是不一樣的存在。一個是藝術家的作品,一個是展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