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色之扉: 蔣友梅 個展
「讓自身為物所穿越,並讓精神寄居於物中——藝術家踐行著一種神奇的視覺理論;於此,繪畫者讓出了他的視看,使其目光成了貫通自我與存在的通道,令貫穿萬物的內在聯繫一一顯現。」
——現象學家 莫里斯.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眼與心》
將身體儀式轉譯為詩意動人的時空敘事,於繪畫中輻射哲思光譜諧振色彩感知,誘引觀者跨越意識與物質宇宙邊界;蔣友梅的藝術語言於佛理聯結認知心理學、量子物理的哲學式纏結論述,可說是探究藝術核心最簡單同時也最為崎嶇的感知路徑;在她詩畫互文的諸多探索間,不變的意象是將「心色不二」的哲思展延至不同感知維度;將個人念想依物性原質交融轉呈,於色彩以至聲頻滲透出充盈飽滿的感官刺點,勾勒出與世存有的超驗藝術語彙。
佛家指涉中,「心」泛指意識層面的精神活動;「色」則是諸如肉體等有形物質及自然界中一切物性現象。唐代天台宗湛然大師以「色心不二門,一念三千」,言意識同肉身感知,交融構築三千世間的諦觀宇宙;闡明精神(心)和物質(色)相生共立的哲學性認知。無獨有偶,法國現象學家莫里斯.梅洛龐蒂於著作《知覺現象學》論述中,以知覺為先,解構身(肉身主體)、心(認知心理)、世界(意識世界)的互文關係,彷彿同質異述地完備了因「諸法性空」[1]而二者相即的哲思論述。
人類身處的物質宇宙中,一切現象無不是此生彼生、此滅彼滅的相待互存。量子理論創始人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曾說:「世界上不存在所謂的物質……没有任何事物是靜止的,一切都在動,一切都在振動。」幾乎哲學般地述說所有物質均為能量頻率顯化的結果[2];振動頻率的變化,影響顏色光譜、聲響音調等五感覺知;一旦進入量子層級改變原子共振鍵結,更意味著物質根本性質的轉化——從而改變認知中的現實。
以共振為原理的論述同樣在古印度瑜伽術以及藏傳佛教中脈輪(梵文「chakra」)修練法現身;修士們依七個主脈輪的顏色 —— 紅、橙、黄、綠、藍、靛、紫 ——由人體不同生理系統的能量狀態對應心靈認知[3],用以修習對有形肉身與無形氣身(pranic body)的控制;藉各體式鍛鍊統合肌肉、腺體系統協調,同時透過聲音共振與色彩感知冥想聯貫自我心靈閱讀,徹底淨化、療癒身心,由脊骨底輪至頭頂頂輪貫通氣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洞悉宇宙萬物與肉身知覺的鍵結,著眼心靈意識及物質世界的細膩視角,蔣友梅將「心色不二」的哲思體現於藝術語彙每個環節;本次展覽核心系列「共振」(Vibration)系列,便是透過繪畫勾勒出的私密儀式——一場將意識原形轉印於油彩原質的覺知行旅;蔣友梅收集象徵人身我執的髮絲,與塵土調和混攪油彩色料之中,以手代筆,於默誦《心經》的同時反覆書寫其 260 字梵書經文,直至畫布為可辨而不可辨的層疊字跡所充滿。而在顏料乾燥定調後,又再加以抹除、摧毀直至斑駁龜裂,如此重複著,最後於深邃絢麗的油彩肌理間留下恍若風化的經文殘跡——生滅滅己,儀式般重複著的自我迴返,彷彿一方畫布上顯像的時間疊加態;寄語油彩殘跡,將不再的存有鐫刻曾在時空,於意識水面劃出心色一極的幽微詩意。用色過程中,顏料色域光譜引導著感官覺知,彷彿回歸物理頻率與大腦神經元的共振,自動書寫般地陳述知覺與意識的互文關係;模糊的主、客體意識邊界,畫面浸染的原色於閱讀間解構色彩共感,對應七色脈輪顯現的不同心靈狀態,撩撥觀者身心連動的知覺諧振,於宇宙般的靜謐維度間,凝鍊一道道色光瀲灧的心識之門。
紙本水彩系列「初音」(The Sound of Emptiness),則宛若揭示一個個微塵中的大千宇宙——澹雅清透的暈染彩墨,濃淡間似是原初宇宙的飄渺虹霓;細筆交織出如同大腦內錯雜的神經元網路,又像星系間的銀河鍵鏈;彷彿在全息宇宙的形上奧秘中,印證「一念三千」的意識離合。
從無到有,自有歸無——在這些看似有如原地踱步的迴圈中,蔣友梅收束梳理所有莫可名狀的生命經驗;將一切念想觀照同知覺交融,將感知突觸延伸予物質宇宙共振,轉譯為通達感知的心色之扉;一如「空行舞」(Sky Dance)系列作品中,那蘸滿顏料後直接踏印金彩紙面上的斑斕足跡,呼應著蔣友梅詩集收錄的一闕短詩《曾經你的腳步》:
“ 赤足的你 腳跡是金的 腳掌卻是血漬斑斑
瘡口就是癒合了 還是瘡口
你的血 也是大地的血 乾了還是血
他們說 有一天 你的血 會變成金光 來無影 去無蹤 ”
蔣友梅
蔣友梅生於台灣台北,現居創作於倫敦。身具中、俄、德三國血統,自幼受中西文化薰陶,崇尚文藝。十歳開始寫詩詞,曾拜山水大師胡念祖、水彩大師王藍及素描大師李德為師。高中畢業後留學美國,就讀於紐約州史克德末大學,專修藝術和文學。此後留德,專修德語。
1981 年,蔣友梅離德赴英,就讀甘德伯里肯特大學,於 1984 年修得藝術史及英國文學雙學士。在肯特大學時受現代藝術史學及評論家史提分.班教授影響,開始專研西方現代藝術史及哲學。畢業後,又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究中國美術史,拜讀於中國繪畫專家羅德里.魏特弗教授膝下。 1989 年,蔣友梅開始創作,包含繪畫、寫作、攝影、裝置、表演等方式,不斷地嘗試與實驗不同媒材,1994年於英國溫切斯特藝術學院取得美術學士。
1989 年開始修佛,深受佛法啟發;加上對哲學、量子物理、心理學等充滿興趣,並喜好音樂、影劇及文學,此經歷與其創作過程及理念皆相輔相成。
[1]佛教用語,「諸法」泛指宇宙中的一切存在;「性空」指構成現象的一切性質,是變化不定的「空相」,因此所有意識及物質同時存在,也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