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抽象: 曲德義、張正仁、薛保瑕
大未來畫廊十月展覽“掃描抽象”邀請藝術學校的教授曲德義、張正仁、薛保瑕三人聯合展出。我們將藉由以下藝術家個人的創作自述來了解這次聯展作品所要表達的意義。
曲德義
抽象藝術在近百年來的發展中,其藝術思潮劇烈影響者其他藝術的發展方向。九零年代的抽象藝術,它多元、豐富的發展,帶給我們藝術世界許多可貴的經驗面貌。
「定位/錯合」系列作品,反映出對以往作品巧妙、嚴謹的一種反叛姿態。好像比以前「隨性」,其實是一種隨遇而安的心境。此所「安」者,在於比處與色彩的律動,在於凝靜與躍動的制衡,在於對立與統合的唱和,以一種「錯合」的方法,肯定了自己的「定位」。「定位/錯合」雖然仍是二元異質的相對觀,但它比「對位/統合」更強調彼此的互動性,這有著生滅不息的特質,如此的時間與空間,在創作的運用上,也變成了開放的創作時空。
張正仁
張正仁近期以「潛形者之塵世航行」系列作為創作主軸。2001年以來的作品發凡著兩大主題:一是對於「美」的觀念、「藝術」本質的探索,另一則是對於當代社會的生活觀照,且將自身體驗隱溶於中。
這些探索的主旨在已往的作品裡已見到其諸多風貌,但相較之下,近作明顯更朝向「本質性」的精神探索。儘管這些作品是在畫室中完成,其內在的精神卻總是向外飛昇,試圖追尋種種問題的發凡與成形。這些問題的質問業非藝術家本人在觀念的世界裡苦苦思索的過程,而是透過進入塵世的姿態,以充滿如同聖靈的眼光來掃描生活世界裡的林林總總。
薛保瑕
我個人將“抽象”創作語彙視為展現個人創作理念的一種表現形式,並意圖藉此表現形式呈現多元化之訊息,以詮釋當今社會與文化存有的混合性”新現實”的現象。
“抽象藝術”由20世紀初至今,在經由知識媒體的解析和詮釋,已充分建構了群眾對其認知的基礎,而此認知的基礎也成為群眾對抽象藝術分類和歸納的依據。於此,“抽象藝術”在後現代主義時期可視為有所指涉“具象”的另一個代名詞。因此,我個人認為當今抽象藝術的“有”,是具備經由知識建構之自身指涉(self-referntail)和多元化的表式指示溝通作用。而我個人關切的,則是“抽象藝術”在後現代主義時期,可能具有的新意義與發展。
我個人認為“抽象藝術”在後現代主義時期,已不再只是以創作者內在世界之唯一性與自律性為其固有之特質,其同時亦兼具文化之他律性的特質。因此,當代“抽象藝術”已由20世紀初期以創作者自我為中心的主導地位轉移,而以多樣的、複合的和反結構等特性,對社會、政治、哲學與文化等屬性做更深層的探索。當代“抽象藝術”強調的特質之一,則是以哲思的辯證解構和擴大慣性的認知和價值體系。
2003年展出的新作,除了以多元化的抽象符號表現之外,部份作品加入了一些工業量產化的產品。而這些幾何造形的物件,自身即具備抽象的符旨,並在作品中強化了時間與空間的延展意涵。據此,作品凸顯了混合性現實之特質,是屬於感性/理性,手工/機械,未知/已知,混沌/矩陣,抽象/具象等,交融而成的現實,進而顯徵當今表象世界中的“新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