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前戲:請眾仙Ⅲ: 楊茂林 個展

8 - 30 November 2003
新聞稿

起初我以為思惟的女金剛在裝可愛

--試讀楊茂林「請眾仙Ⅲ:封神之前戲」

文/張晴文

 

 

或許,就如楊茂林所供稱的——「請眾仙Ⅲ:封神之前戲」,要算是一個意外。因為在他原有的計畫中,「請眾仙」這一系列的創作應當早已完結,並且接續的新作也已經醞釀多時。然而,「意外」二字於我而言,則更是意外了。向來以嚴謹路線著稱的楊茂林式創作,如何能容得下意外之事存在呢?

 

真仙還是假仙

從一九九九年的「請眾仙:文化交配大員誌」開始,「請眾仙」經過了三個階段的翻轉,至此算是要告一段落了。猶記得最初的「請眾仙」,帶著一種野台戲即將開演的驚奇與興奮而來。第一個階段的作品,以油畫與壓克力顏料仔細描繪,將女超人、悟空、賤狗、洛克人、美少女戰士……等來自異國次文化圈的圖像,與來自中原傳統的民俗文化圖像(例如象徵福氣的蝙蝠、節慶剪紙、平安香袋……等)結合,加上註腳眉批式的標語文字,返照當下台灣雜揉文化的實況。第二階段的「請眾仙」,捨畫筆而就電腦的楊茂林,從基礎的影像合成技術開始做起,這回拼貼的圖像除了卡通、漫畫、電玩這類延續著次文化內容而來的無敵鐵金剛、原子小金剛、BB戰士……等戰鬥型角色,加上名偵探柯南、Kitty貓、口袋怪獸皮卡丘,與日本的成人影片女主角聯合演出文化雜交的戲碼。煞有其事的標語還是有的,無論是「誓死保衛星際衛生」或是模仿色情電話又語帶雙關的020478783535,充其量都只能看做一則則悚動而無稽的宣言。

 

此次最終篇的「請眾仙Ⅲ:封神之前戲」,楊茂林再度向另一種技藝挑戰,不是畫筆也不是電腦軟體,而是木刻。不知道是不是再度成為學生的關係,楊茂林相當認真而用功地學習。他幾乎沉迷於這些木雕的製作、佛教造像風格的研究,細心地思考並安排每一個角色該由誰來扮演(當然在這一部分全然取決於他的主觀)。這樣的狀態像是純粹的遊戲行為,使得「請眾仙」系列從一開始的呈現事實,放手一搏,到最後演變成一場真正的扮仙運動。

 

從此案到彼岸

除了〈原子小如來〉、〈思惟的女金剛〉、〈阿強天〉等以木刻製作的造像,木製的神案與八仙桌,也是楊茂林所親自製作的。桌與案,從楊茂林過往的生活經驗中跳出來,暗示了各種思想與價值觀於他的潛在影響。台灣傳統的民間信仰揉合佛道,祭拜的供桌象徵慎終追遠的儒家思想;而另一種「桌」,是專門用來「案牘勞形」的,從當上學生的那一刻起,師長不斷以「好好學習,天天進步」給我們勉勵。積極進取的價值觀、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的恐嚇,剛柔並濟地引導我們走向人生的康莊大道。但不巧的是,小時候坐在書桌前的楊茂林總是只看到原子小金剛,或許是一種激進的崇拜或者是完全的怨恨,讓他要把原子小金剛化作仙佛,送上八仙桌。

 

從此案到彼岸的這條路,讓偶像活脫脫成為真正的一尊偶像。當這些曾經活在楊茂林心中的虛擬卡通、漫畫偶像,成為一尊尊打著超大手印的神像,祂們只接受供養,卻不再執行任務,靈活的皮卡丘,也不過成為一隻小小的坐騎。存在於消費社會中的拜物情結,楊茂林以解構語意的方式瓦解了概念中的「拜物」,無厘頭地轉譯為「膜拜之物」,而拜物情結所依賴的偶像,也直接以實體的木偶造像來呈現,不禁也要讓企圖拿什麼符號、消費理論來消費這一切的意念,失去著力。

 

而〈請眾仙〉一作中,各路神佛以縝密的階級形構起一列陣勢,圍繞且襯托著最上方中央的液晶螢幕,播放著交錯剪接戰爭與性愛畫面的影片〈狩獵大出擊之砲聲隆隆〉,混合甜蜜與暴力的錯亂知覺。這座牌位,或許也可以視為楊茂林為這一路下來認清的台灣文化面目,所題撰的一篇墓誌銘。他以「交配」比喻文化的形成,並且以「戰爭」挾帶弱肉強食、激烈威猛的隱義,強調了文化成形中兩造衝突且對立的混戰過程。供在桌前的數尊次文化的神佛菩薩們,則一致祥和祝願。藉由楊茂林的無敵拼貼,讓英勇的女金剛化作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佛,讓憨厚的阿強成為菩薩天,意象的嫁接,讓我們原來所熟知的故事脈絡,變成一盤咖哩飯般地稠糊。

 

拼貼而不要倒貼

一貫以來,楊茂林的「請眾仙」系列取用了拼貼的手法,做為敘事的口吻。在培德.布爾格(Bürger, Peter)論述前衛藝術時所提到的,拼貼動作產生蒙太奇(Montage)效果,使作品斷片化,打翻了文藝復興以來的再現系統,這樣做法的目的不一定是為了審美效果。斷裂、難以找到釋義邏輯的圖像,讓觀者的接收受阻,甚至造成驚異。楊茂林在「請眾仙」系列中所使用的拼貼手法,回應了他所欲陳述內容的特質--雜揉的文化狀態;影像之間的衝突混戰,也讓文化情境中的多元面貌得以彰顯。這樣圖像、文字的轉接,從「文化交配大圓誌」系列尚有節制的拼貼,到「寶貝你好神奇」系列的更加隨意,第三部曲的「封神榜之前戲」系列,雖然拼貼的結果看來不似前一單元地羶色腥,但是任意性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佛像的莊嚴意象、嚴密的經典脈絡,拼湊在擁有不同故事背景、不同個性的卡通人物之間。事實上,我們早已習慣於收看綜藝節目時邊看螢幕旁邊跑馬文字顯示即時新聞的畫面,或者鎮日對著列滿各類訊息的網路平台還能不時注意螢幕一角閃爍著的線上好友,拼貼效果對我們的衝擊或許不像幾年前這般強烈。因此,當代藝術作品喚醒觀者知覺的願望,除了加強電流猛力刺激一途,要不就是重新找尋刺激的方式。楊茂林的「封神之前戲」,捨棄了前二系列中的文字標語,以仿古手藝復刻神靈的遺韻,加諸浮游在文化最為表層的卡通漫畫圖像之上,在充滿空隙的認知邏輯裡,可以看見的則是楊茂林對於這般文化風景,選擇的仍是觀看、搬弄的拼貼樂趣,而不是全力擁抱的倒貼激情。

 

計畫趕不上變化

回到問題的初始。楊茂林表示,「請眾仙Ⅲ:封神之前戲」之所以來得意外,起因於製作這批木刻作品時產生興趣。對於一門新鮮技藝的投入,最後讓他在其中找到一種純然的樂趣,這種手工打造的過程,如同組裝模型玩具一般,可以到達樂此不疲的境地。做為下一系列「封神」的一場「前戲」,「請眾仙」裡的「眾神」終於一一獲得了楊茂林的賜封,這些向來金光閃閃、帶著未來感的玩意兒如今成為斑駁沉重、持手印的木頭人偶,霎時之間,只活在社會文化表層,日夜浮動不安的次文化圖騰,凝固成為穿越時光的精神偶像,祂們的模樣是否就再也不會被人們遺忘?而一向以來貫串這「請眾仙」系列的精神--壞品味的決裂姿態,也在這最後一個篇章裡被發覺,當八仙桌的桌腳還鑲嵌著小叮噹、大雄、宜靜、阿福和技安,當這些庸俗趣味的卡通漫畫人物被冠上神聖無比的光環,十足展現了隨手移接的台式拼貼風格。楊茂林在這一系列作品中選取的隨意性,幾乎是在「請眾仙」系列之前的作品無可見到的特質。在今日當代藝術已經朝向無所不能的極限開展時,廣闊的遮罩讓藝術家在其中可以盡其所能地試探藝術的邊界。這樣開放的背景讓藝術家能夠恣意地認真批判、認真惡搞,也可以認真地享受一切突如其來的意外。

 

所以,楊茂林在這場封神之中也暗自投射了價值觀,他將漫畫中的甘草人物阿強視為無上的「阿強天」,因為這樣的鈍角色才是他內心嚮往的指標。如果嚴肅了太久使人厭煩,我想楊茂林面對這樣意外的結果,必定是如同看待一杯綜合果汁般的台灣文化一樣地怡然自得。就像起初我看見〈思惟的女金剛〉時,以為她一指扥腮在裝可愛;那又怎麼樣呢!文化好像人生一樣沒有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