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黑的放浪者II:幽遊之域: 楊茂林 個展
「我的個性中有 50% 是深海魚、 20% 是金魚、 30% 是熱帶魚。」楊茂林這麼形容自己,輕描淡寫地穿透了他的創作生命。
「黯黑的放浪者 II :幽遊之域」延續了 2015 年個展的名稱,過往的「曼荼羅」已不復見於標題,成了潛伏於創作生涯裡的一個潛標題;而「幽遊之域」對楊茂林來說,是在此系列中漸趨沉著的狀態。他在進入雕塑媒材十餘年後,對繪畫的反思又讓他重新對繪畫媒材產生了興趣,這與他性格中一直不安於室的特質有關。重回繪畫並不代表著是脈絡的迴返,楊茂林在此「黯黑的放浪者」系列中,跳脫過往源於義大利超前衛藝術那硬核(Hardcore)且躁動的風格,轉入幽微而縝密的結構安排,對楊茂林而言現在是一個全新的繪畫狀態,也是另一座聳立於前的高山。
楊茂林曾說,他的創作始終離不開生命中最熱切的事物。而展覽以「黯黑的放浪者」為名,遁入深海魚的形象之中,就如同其自述般,那 50% 是孤獨而內省的自己,就像生活在深海的生物不可見卻有詭譎驚人的特徵。深海魚之於楊茂林,是他童年期最為熱愛的事物之一。他以三種魚作為自己性格的代稱,也將自己投身於各種生命體或卡漫人物的形象中,每個階段對他來說都有一個必要處理的對象,以及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就如同在楊茂林的創作之途正要起步時,迎接了台灣解嚴後的狂飆年代,他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對抗一個叫做國族意識的 Boss ,同步展開的政治篇、歷史篇、文化篇,對楊茂林而言是衝撞社會常規與體制的話語權。然而, 2016 年於北美館的回顧展「 MADE IN TAIWAN 」,代表著一個大敘事章節的結束,步入中年的不合時宜感,讓他感覺過往的批判姿態已略顯過時而鈍,必要重省藝術之刃應該指向的目標;楊茂林認為現階段那個 Boss 便是自己。
當過去三十年不斷地向外競逐或對抗,歲逾耳順之年的楊茂林在大章節結束之後,重新思考藝術之於自己的意義。那份「熱切」之情可以說是他在現階段得出的回應。當楊茂林認為自己在藝術中對社會之責已告一段落後,那些塵封已久的幼年回憶重新甦醒,他在回應童年未滿的飢餓與懷想時,也同時在探尋藝術生命中的未竟之途。
楊茂林
現居、創作於台灣台北,崛起於狂飆的 1980 年代,堪稱台灣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其作品型態多元,橫跨平面繪畫、裝置與雕塑等多種形式,擅長以詼諧而深刻的手法,呈現台灣歷史上多元時空的文化交錯,從而演變出殖民、交配後獨具特色的新型態文化現象。其展覽紀錄豐富,自 1987 年第一次個展於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來,迄今已舉辦過數十次個展如 2018 年於彰化縣立美術館的「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以及 2016 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的「 MADE IN TAIWAN :楊茂林回顧展」;除了多次參與台灣各美術館的展覽之外,也受邀參加其他各國美術館舉辦的展覽以及 2009 年的第 53 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婆娑之廟─台灣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