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生涯: 朱沅芷與朱禮銀之繪畫

15 November - 16 December 2008
新聞稿
我把這兩位藝術家父親與女兒相提而論,部分原因是他們的血緣關係,藉以比較兩人生涯歷程之種種經驗。這同時也支持我的觀點,讓我更深刻體會到一位藝術家的生命對於另一位藝術家作品或創作過程之影響力。如果說朱沅芷對朱禮銀生命與創作的影響是在期待範圍之內,那麼朱禮銀對於他的藝術資產與傳奇之影響,則是罕見而更誠可貴。 
 
喬伊思‧波德斯基, 2008 年 
 
 
我的作品數十年來在美國,日本,台灣展出,如今十分榮幸能在中國與我父親的作品一起聯展。父親若知他的藝術創作以及我的作品,已返抵出生地的家鄉,不曉得他會有多高興,多麼引以為傲。 
 
朱禮銀於紐約, 2008 年 
 
 
朱沅芷與朱禮銀這對父女,提供了從兩種非常不同的文化歷史情境之下,研究「跨國主義」這個議題的機會。朱沅芷,就他所處的時代而言,是不尋常的。不只是因為他選擇了居遊於海外,更因為他的求知欲,願意了解接納多國文化,繼而融入他的繪畫創作,他以創新的手法,吸收立體派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巴黎學派之種種知識,完成許多重要的作品。這些作品應該在現代主義歷史的研究中獲得定評。而朱禮銀,或許可以說她天生就居遊於國外,她生為兩種族的後代混血,有位自詡為世界公民的父親朱沅芷。那幾乎是早在尚未有所謂的跨國生活方式之前,她即有充分的準備,要在全球化的世界,探索屬於自己的歷史性片刻。
 
這兩位藝術家皆力求跳脫國家藩離之限制,自由地生活創作,敞開心胸接受不同文化薰陶,與之交流共鳴。這並不是順應藝術圈潮流之結果,卻是與他們本身的生命歷程密不可分,所有的一切都彰顯於他們的繪畫之中。
 
(節錄自喬伊思・波德斯基,《行旅生涯:朱沅芷與朱禮銀之繪畫》序言)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