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2021: 耿畫廊展出資訊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19 - 23 May 2021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貴賓預展 |2021.05.19 14:00-20:00, 2021.05.20 14:00-20:00
                        2021.05.21 14:00-16:00, 2021.05.22 12:00-14:00
                        2021.05.23 12:00-14:00
開幕之夜 |2021.05.21 16:00-21:00
公眾開放 |2021.05.22 14:00-20:00, 2021.05.23 14:00-18:00

 

2021年5月夏時小滿之際,歷經全球防疫風雨的華人藝術界,終於迎來了亞洲首席藝術博覽會兩年來首次實體展出—— 2021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於各界均憧憬著夏收盈滿的現今,耿畫廊將為各位帶來蘇笑柏(b. 1949)、蘇孟鴻(b. 1976) 兩位活躍國際與亞洲的華人藝術家聯展。在滲入創作者基因的東方哲思表現中,勾勒出華人藝術家們於疫情之下的內在觀照或反動;將觀者引入傳統美學意識與當代藝術所交織的不同維度,品味後疫情時代中那仍游弋自如的藝境探索。

 

雋刻著東方歷史及美學痕跡的傳統媒材大漆,透過當代抽象繪畫語彙的表現轉譯,將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的對話轉陳為跨文化的當代經典──蘇笑柏以應和東方侘寂美學的材質表現,在堆疊透顯時光刻痕的層次肌理同時,令大漆自身流露的視覺質感透出溫潤的光韻,讓繪畫回歸最原初的狀態與光影的互動關係。本次展出蘇笑柏2020年的新作系列,自視覺上的明亮用色與薄透的流動光感,予人一種沁人的清新氣息;而一層層漆料經過「覆蓋」、「油洗」所堆疊出的迷人肌理,在在應和著蘇笑柏對於全球疫情壟罩下沉重氛圍的反動──在藝術所體現出的不同維度中,所創造那游弋自如的繪畫風景。

 

青年藝術家蘇孟鴻則以中國名家畫稿為樣板圖像,結合抽象表現主義以及潑墨山水式的自動性技法,在有著漆藝質感的繪畫作品中呈現出曖昧不語的感官性格。圖面中,在傳統花鳥、山水畫稿被抽離並碎片化的拼貼間,斷離原本歷史與文本的記憶關連,將之佈置成另外一幅去知識的華麗視覺景象,藉此回視透過雙重辯證下的可能新意;也將抽象繪畫的閱讀在東方裝飾紋樣的物象對比並置中,導入一種近於文人氣息的筆情墨趣,令觀者得以遁逸至純粹美感的賞玩。

 

向東方文化爬梳的獨特視角,令兩位藝術家於抽象媒材的考究與文化符碼的挪用等不同面向中,將當代藝術的探索轉譯為跨文化的美學品味;而鐫刻於美學意識中的傳統哲思,是否能在後疫情時代中,析射出獨特的東方觀點?耿畫廊僅以本次帶來的藝術家集錦,為各位呈現華人藝術家於自身文化核心的凝視中,如何以東方美學回應全球面臨的後疫情時代。

 

-

參展藝術家簡介

蘇笑柏 (b. 1949)

蘇笑柏1949年生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現工作、生活於中國上海與德國杜塞道夫。蘇笑柏1985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修班學習,1987年獲德國北萊茵州文化藝術獎學金,進入德國國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研究生班及大師班深造。

將中國傳統媒材大漆與抽象繪畫間的對話轉陳為跨文化當代經典的蘇笑柏 ,以應和東方侘寂美學的材質表現,在堆疊透顯時光刻痕的層次肌理同時,讓作品呈現一種侵入般的雕塑感;富歷史感的古典藝術媒材經當代技法轉譯,令大漆自身流露的視覺質感透出溫潤的光韻,讓繪畫回歸最原初的狀態與光影的互動關係 。蘇笑柏的作品用視覺語言和藝術的概念,體現了哲學與人類日常的普世議題。他的藝術體現了其存在的本身,而非描繪其他物件。

蘇笑柏作品被廣泛收藏於國際博物館及私人收藏中。重要展覽包括:台北耿畫廊「一池光井:蘇笑柏畫展」、(2019)兵庫縣立美術館「無時無刻─蘇笑柏展」(2018)、杜塞道夫藝術博覽會(2018)、倫敦白立方畫廊「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2016)、台灣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大境—蘇笑柏藝術展」(2013)、德國蘭根美術館及德國國家電視二台聯合舉辦的德國巡迴展「色彩的王朝—蘇笑柏繪畫作品」(2010)、中國北京今日美術館「考工記—蘇笑柏藝術展」(2008)、中國上海美術館「大象無形—蘇笑柏藝術展」(2007)等。

 


蘇孟鴻 (b. 1976)

畢業於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英國倫敦藝術大學 Goldsmith 學院, 2012 年取得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博士學位。 橫跨繪畫、絹印版畫、裝置與雕塑的創作歷程,蘇孟鴻試圖將中國傳統花鳥畫變造為一種更貼近感官訴求的文化符號;讓挪用與取樣並不單是社會符碼的嘲諷與普普化,直指背後隱含的貴族、文人品味象徵。

2019 年蘇孟鴻於個展「香‧奈‧兒」發表的繪畫系列,以香奈兒女士收藏的烏木雕漆屏風為視覺藍本,拼貼取自《芥子園畫譜》、《紅樓夢》及《金瓶梅》中的樣板圖像,將原有的花鳥、山水、人物畫稿的文本敘事抽離並碎片化,突顯繪畫自身的感官與物質性格;一幅幅去知識化的華麗視覺景象中,以曖昧的不語姿態,在虛無與華麗、唯美與媚俗、文人風雅與當代消費等視覺語彙間並置共讀,回視多重辯證下的可能新意。

重要展歷包括:「異己國情調」(耿畫廊,台北,2021)、「香.奈.兒」(耿藝術文化基金會,台北,2019)、「帝國畫師」(耿畫廊,台北,2016)、「罌粟.金蓮.多巴胺」(耿畫廊,台北,2012)、釜山雙年展(釜山),2012)「開不到荼靡 — 以蘇孟鴻為名」(伊通公園,台北,2007);聯展經歷包括「版面.對話 — 台美版畫交流展」(紐約台灣書院,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紐約,2016)、台北雙年展(2014)、「反堵:亞洲當代藝術的壅塞文化」(南坡公園藝術中心,布拉克內爾,英國,2009)、「開到荼靡」(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