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與創作的雙重變奏 — 姚瑞中個展開幕座談: 姚瑞中

耿畫廊 5 August 2023 
耿畫廊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1樓 免費入場 14:00-15:00 報名連結
旅行與創作的雙重變奏 — 姚瑞中個展開幕座談
日期|2023.08.05(六)2:00-3:00 p.m.
地點|耿畫廊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1樓
主持人|陳璽安
與談人|姚瑞中、Lars Koepsel
 
◎1:30 p.m.開放入座
◎活動為免費參加
◎名額有限,敬請把握機會,以免向隅
 ◎報名連結:https://lurl.cc/bfsHXz
 

 
在駐村計畫中,有些藝術家選擇探索當地環境,訪談當地報導人,而另一些藝術家或許會將過去累積的寫作或創作工作在駐村提供的工作室中獨自完成。在姚瑞中個展「Invidia」於耿畫廊開幕期間,我們邀請了去年在慕尼黑藝術公寓駐村計畫接待姚瑞中的藝術家Lars Koepsel。兩人的對話將由策展人陳璽安主持,深入探討旅行和工作室實踐在創作上的角色,並討論各種新興的駐村實踐形式。
 
自90年代起,姚瑞中便在台灣全島展開公路攝影的實踐,並為國內外藝術展覽廣泛撰寫藝評報導。值得注意的是,藝術家自陳,他幾次在加州(1997)、倫敦(2001)和蘇格蘭(2007)等幾次的駐村,代表了其創作範式和藝術語言的重大轉向。姚瑞中近期在慕尼黑市區南邊史坦伯格湖旁的飛它方(Feldafing)駐村,他的畫作除了映射個人的宗教追求,筆下詮釋的山水畫更像是旅行文學一般的存在,讓人想起蔣彝以歐洲古堡聞名的水墨作品。
 
Lars Koepsel 是位經常旅行至台灣的藝術家,也活躍在多樣的藝術場景中,本次對話中,他過去運營駐村計畫的經驗,以及與他人的藝術合作(2010年在伊通公園便有他以藝術家合作為出發點的雙個展),參與到這次討論中。
 

 
主持人|陳璽安
 

陳璽安是《藝術之眼Ocula》的特約編輯。作為作家和研究者,他固定與藝術家合作發展另類的思辨框架。他近期與藝術家何銳安在昆山杜克大學進行研究駐村(2023)。他是白浪定居殖民博物館(2022-)的成員,也是上海紐約大學實驗平台《堆肥》(2021-2022)的首位駐站編輯。此外,他也參與編輯《公共製造》(2022)以及《箭廠空間五年書》(2020)。他近期曾策劃「生產熱」(立陶宛尼達藝術村,2022)。2020至2021 年,他是《黑齒》雜誌這份中英文線上當代藝術期刊的創始編輯之一。

 

與談人|姚瑞中

 

1994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目前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幻影堂負責人。專長為攝影、裝置及繪畫,作品涉獵層面廣泛。作品曾被台北市立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澳洲昆士蘭美術館、美國康乃爾大學美術館、法國國家圖書館以及許多國內外私人單位典藏。曾代表台灣參加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橫濱三年展、2015年亞洲雙年展、2016年雪梨雙年展、2019巴西庫里提巴雙年展與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雙年展、2020年台北雙年展與2021年雅加達雙年展,2019年「文馨獎」得主、2018年「台新獎」得主並再次受邀於上海雙年展展出。

 

與談人|Lars Koepsel

 

德國藝術家暨慕尼黑藝術公寓創辦人,Koepsel於1983年至1985年間學習藝術史。1985年至1988年,他受訓學習鍍金與教堂修復工藝。自從1993年以來,他每年都會回到台灣,逐漸建立了對當地藝術圈的深入了解。2013年,他在慕尼黑創辦非營利藝術空間「藝術公寓」(Apartment der Kunst/Apartment of Art),並成為其主持人與策展人。透過藝術公寓,他建立了慕尼黑與台灣之間持續的藝術家駐村交流計劃。

在創作中,Koepsel使用多種媒材,包括手工紙、舊地圖、古老的地球儀以及童年時的拼圖,並在這些媒材上書寫。他作品的主要特點是使用他自己的手寫文字。他以文字為基礎的作品內容通常是整本書的抄錄,如但丁的《神曲》、柏拉圖的《泰阿泰德》、漢娜.鄂蘭的《我們這些難民》、荷蘭文藝復興時期學者伊拉斯謨的《愚人頌》、馬克思與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等眾多文本。

Koepsel的作品曾於德國、奧地利、挪威、澳洲、中國和台灣展出,包括慕尼黑的德國基督教藝術協會、達豪的新畫廊、維也納的藝術之家、慕尼黑的史杜克別墅博物館(與M+M合作)、烏茲堡的文化博物館、挪威的卑爾根博物館(與Kurt Johanneson合作)、澳洲布里斯本的昆士蘭藝術學院畫廊、台灣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等。他應「無測量」(No Measurements)計畫之邀,參加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關於教育的筆記」(CAMP notes on education)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