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6

上海展覽中心 11 - 13 November 2016 

 

專注於華人藝術的耿畫廊,自歷史梳理藝術語彙,尋找時代流變下的美學反饋。今年耿畫廊參與ART021上海廿一藝術博覽會,帶來常玉(1901-1966)、王懷慶(b. 1944)、蘇笑柏(b.1949)、彭薇(b. 1974)、蘇孟鴻(b. 1976)、侯怡亭(b. 1979)等六位藝術家的作品,探討華人現代藝術過渡至當代、西方思潮匯流至東洋,呈現橫跨近一世紀的藝術光譜。

 

以常玉早期的仕女水彩作品為開端,耿畫廊企圖自二十世紀西方藝術思潮回溯中國現代主義,開展風華。於20年代起旅居巴黎的常玉,作品有著鮮明的輪廓與色彩,形式中帶有表現主義的風格。同時平面化的構圖、無意強調景深、黑色的線條與早期仕女的玫紅胭脂,亦帶有中國繪畫與裝飾藝術的韻味。常玉的早期紙本作品多是課外自修的速寫,簡括而寫意,和油畫相較下更顯流暢的書法樣態。半個多世紀後,師承Konrad Klapheck等藝術大師的蘇笑柏於德國卸下畫面上的故事與概念,返國後以中國傳統媒材大漆作畫,不再堅守景深,僅存色彩與光的流動,與一些畫布的起伏。所謂的簡化與抽象,於此極致實踐。這次耿畫廊將帶來常玉的經典作品《憩》、《側坐扶手椅上女士》,以及蘇笑柏《淡薄》、《紅潤》、《皎潔》等新作。

 

本次ART021展覽中,耿畫廊同時帶來當代文人畫。王懷慶受業於倡導西方現代主義的吳冠中門下,因走訪紹興時對於建築、傢俱的感動,作品廣納中國獨有的空間感,探討平面構成與空間色彩的抽象關係。這次展出王懷慶裝置作品《格》與繪畫《素描》系列,以當代凝練如詩的東方寫意向常玉致敬。若王懷慶以題材寫意當代、遙指古典,彭薇則運用水墨融合藝術邊界,將其清新莞爾的風格,延展水墨於特殊媒材,或延攬西方文學典籍下柔弱相依的人物,展現細膩的文人山水與若有似無的故事脈絡。這次彭薇帶來《我看見ㄧ些美好的事物》系列等九件新作,可視為2017年蘇州博物館個展的暖身。自英國大學金匠學院畢業的蘇孟鴻,以飽滿鮮明的壓克力顏料反覆挪用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的花鳥之作,圓滿的構圖將傳統象徵吉祥富貴的花鳥推向當代高端品味,但偶有頹敗警戒的張力隱約攀附其上,恍若於氣韻和墨趣之外,嘲弄美學如無意識的複製與消費,表露藝術家於意識底層操控的自由快意。

 

除此,耿畫廊帶來侯怡亭「代工繡場」展覽下的四件新作《歷史刺繡人》與《鏡黹》。侯怡亭擅長藉刺繡點題,將當代議題整合嵌入歷史脈絡,透過畫面的安排抒發對社會的質疑與控訴,發展出自身獨特的女性風格。我們期待,即便創作的年代和地域相隔甚遠,基調與色彩不盡相同,但若看直覺縱情於藝術的初衷,這些作品是那麼地靠近而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