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DANGDAI 2022: Galleries

台北世貿中心一館 20 - 22 May 2022 

耿畫廊參展 2022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地點|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展覽大樓 (世貿一館)-110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 5 號

展位|C03

參展藝術家|蘇笑柏、楊茂林、薛保瑕、姚瑞中、陳浚豪

貴賓預展|2022.5.19 14:00-17:00
開幕之夜|2022.5.19 17:00-20:00

公眾開放|2022.5.20 - 5.22 每日 11:00-18:30


睽違兩年,歷經防疫時代的全球性變局,台灣首席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當代(Taipei Dangdai) 正式於2022年重啟實體展會;於此夏時小滿之際,更是國際各大藝術展會復甦回歸,為藝術界帶來豐沛能量的開端。今年五月,耿畫廊將接連與會紐約 Frieze New York at the Shed、台北當代以及 香港 Art Basel Hong Kong ,分別以「華人當代繪畫」、「東方當代抽象」等不同命題,連貫以台灣為核心的華人當代藝術表現,為不同區域的藝術族群呈現台灣當代藝術的多元樣貌。

返至所處的台灣,耿畫廊將於本次台北當代的展出中,為各位帶來蘇笑柏、楊茂林、薛保瑕、姚瑞中、陳浚豪等活躍於國際與亞洲的藝術家精彩創作——以台灣當代藝術為樞紐,作為今年五月橫跨不同時區的當代藝術熱潮中,耿畫廊於不同地域、文化的華人當代藝術版圖拓展策略總成;期待於熟悉的空間語境中,為各位呈現身在台灣創作者們於世界脈動曳引下,如何以自身藝術語彙回應並影響當代所面臨的變局。

-

 


 

 

蘇笑柏(b. 1949)|

 

1984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修班  學習,1987年獲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文化藝術獎學金,進入德國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研究生班及大師班深造,師從克拉菲克(Konrad Klapheck)、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及呂佩爾茨(Markus Lupertz)等現代藝術大師。

 

2002年開始,蘇笑柏以油彩、大漆、麻布及木板等材質代替油畫布,將雋刻著東方歷史及美學痕跡的傳統媒材大漆,以當代抽象語彙轉譯;應和著東方侘寂美學的材質表現,令大漆自身流露的視覺質感透出溫潤的光韻;感性而圓潤的立體邊緣,磨損龜裂的細膩紋理,似是擁有各自的歷史軸線,以介於雕塑與繪畫間創作語彙,將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的對話轉陳為跨文化的當代經典。

 

蘇笑柏作品被廣泛收藏於國際博物館及私人收藏中。重要展歷包括:「弗里茲倫敦藝術博覽會」、「弗里茲紐約藝術博覽會」、「香港巴賽爾藝術博覽會」、「一池光井:蘇笑柏畫展」(耿畫廊,台北,台灣,2019)、「無時無刻─蘇笑柏展」(兵庫縣立美術館,兵庫、日本、2018)、「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白立方畫廊、倫敦、英國、2016)、「大境—蘇笑柏藝術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2013)、德國蘭根美術館及德國國家電視二台聯合舉辦的德國巡迴展「色彩的王朝—蘇笑柏繪畫作品」(德國,2010)、「考工記—蘇笑柏藝術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2008)、「大象無形—蘇笑柏藝術展」(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2007)等。



楊茂林(b. 1953)|

1979 年畢業於台北文化大學美術系, 1985 年為台北畫派創始成員及第一任會長,於 1991 年榮獲第一屆雄獅美術創作獎,並於 1999 年又獲得了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創作獎。

其作品型態多元,橫跨平面繪畫、裝置與雕塑等形式,擅長以詼諧而深刻的手法,呈現台灣歷史上多元時空的文化交錯,從而演變出殖民、交配後獨具特色的新型態文化現象。本次展出的作品在快意、草莽姿態中呈現對台灣文化混血狀態的關切——自2002年始於木質、鑄銅雕塑實踐中致意當代社會於二次元人物的信仰與崇敬,藝術家將普羅大眾、個人童稚記憶中的卡通、漫畫人物與台灣佛教的傳統俗儀及造型視覺連結,使兒童至成人世界中最普遍的次文化存在與人類文明中的高端精神化文化疊合檢視。楊茂林以佛學修證位階系統神格化陪伴其生長成人的小飛俠、原子小金剛、鐵人28、阿強一號、星際大戰角色等卡漫與電影英雄,由此,為出自不同時代的信仰文化創造更新的詮釋,莊嚴與詼諧並置的奇異視覺亦為斷裂的兩者提供接軌指引。

楊茂林展覽紀錄豐富,自 1987 年第一次個展於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來,迄今已舉辦過數十次個展如2022年於耿畫廊的「蒐懷志」、 2018 年於彰化縣立美術館的「混種變態 — 楊茂林的神話學」,以及 2016 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的「 MADE IN TAIWAN :楊茂林回顧展」;除了多次參與台灣各美術館的展覽之外,也受邀參加其他各國美術館舉辦的展覽以及 2009 年的第 53 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婆娑之廟 — 台灣製造」。

 

薛保瑕(b. 1956)|

 

美國紐約大學教育學院藝術博士;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曾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專任教授暨所長,和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國際藝術交流研究中心主任等。

 

薛保瑕長久以來選擇以抽象語彙做為藝術創作的表現形式,作品主要以冷熱兩種抽象符號表現混合性的現實,並因應時代的改變進一步探討當代抽象藝術的特質。在筆勢運用上,呈現了東方書法的韻味,其色彩線條具有書畫性之外,亦形成一種自然景觀的意象。在以顏料光澤與溫感、線與面所交疊出的意象維度內,是可見與不可見的時空景深;其作品中色彩所呈現的色光,牽動著「感知」的連動,是東方與西方韻味的層次組構,更是美學與意識空間的逐漸擴張,藉此持續關注如何以抽象語彙展現當今的現實,並致力探索當代抽象藝術的可能性。

 

薛保瑕其作品為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澳洲白兔美術館等機構所典藏。重要展歷包括:「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深圳」、「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成都雙年展」(成都市當代藝術館,成都,中國,2021)、「版藝新象」(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學院三角藝廊,倫敦,英國;康普頓斯大學美術學院,馬德里,西班牙,2018)、「台灣製造藝術:2016 台灣美術院海外展 ─ 韓國」(大韓民國藝術院美術館,首爾,韓國,2016)、「台灣報到 — 2014 台灣美術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2014)、「非形之形 ─ 台灣抽象藝術」(廣東美術館,廣東,中國,2014)。

 

 

姚瑞中(b. 1969)|

 

1994 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曾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澳洲亞太三年展、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橫濱三年展、雪梨雙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國際展出。並為新加坡「亞太藝術獎公眾獎」、香港「集群藝術獎」及台灣「台新藝術獎」等獎項得主。

 

作品涉獵層面廣泛,橫跨攝影、裝置及繪畫等類型創作;其中繪畫與攝影一直是姚瑞中主要的藝術語彙。本屆於耿畫廊於線上展廳展出其標誌性的「金碧山水」繪畫系列。臨摹再製的山水繪卷以逆轉水墨傳統文本的「姚氏六法」勾勒出令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國畫體裁;原作寫意留白處為其轉置為黃金滿佈的輝煌空間——隱然以金箔自身所承載的文化意象無語作出批判指涉;穿插畫中的當代社會情境、錯置引入的消費文化符碼,令其「金碧山水」得以跳脫出元朝以降經典臨摹的範疇。解構各類載體所傳承的文化符碼,姚瑞中輕柔地挑釁著代表正統的經典水墨。突顯出的荒謬與超脫,為文人山水畫於當代創作已然不合時宜的出世意寫,進行一場「重新入世」的補遺。

 

重要展歷包括:「弗里茲紐約藝術博覽會」、「香港巴賽爾藝術博覽會」、「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離垢地 ─ 姚瑞中個展」(耿畫廊,台北,台灣,2019)、「移動與遷徙 — 從地方到他方的故事」(韓國京畿道美術館,京畿道,韓國,2019)、「極樂世界:姚瑞中與蘇匯宇的神遊之旅」(盧森堡卡西諾當代藝術中心,盧森堡,2019)、『第 12 屆上海雙年展城市項目:「巨神連線」個展』,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上海, 中國,2018)、西班牙錄像藝術節(馬德里,西班牙,2017)、「傾圮的明日 — 台灣當代攝影四人展」(歐洲攝影之家,巴黎,法國,2016)、「墨變」(坎培拉美術館,坎培拉,澳洲,2015)、「從迷走到見證:姚瑞中前蚊子館影像紀事展」,第 14 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平行展(慈悲聖母院展廳,威尼斯,義大利,2014)。 作品廣泛為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亞洲美術館、澳洲昆士蘭美術館、美國康乃爾大學美術館、美國舊金山 Kadist 藝術基金會、法國巴黎歐洲攝影之家、法國國家圖書館、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韓國全北道立美術館、澳洲 MAMA 美術館、麗水攝影博物館以及許多國內外私人單位典藏。

 

陳浚豪(b. 1971)|

1998 年取得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自 1997 年開始,陳浚豪即運用大量製造的工業化「圖釘」作為創作媒材,在空間中、畫布上以理性安排點、線、面的造型構成與光學原理,讓觀者藉由位移而能夠對作品獲得不同感知,在台灣當代藝術圈中獨樹一格。直至 2009 年底,開始以「蚊釘」創作。利用木工裝潢時所使用的特殊「蚊釘槍」,進行古畫的臨摹創作。對他來說,這樣的臨摹是極為個人式的創作行為,同時也延續了先前的創作慣性 ─ 「在材質的限制性下尋找創作的可能性」。陳浚豪運用蚊釘與傳統書畫的水墨置換,視個人的臨摹為「再創作」的創作方式,將眾多書畫典範,以當代書寫的方式,賦予其嶄新的面貌。


重要展歷包括:台北耿畫廊的「仙路迢迢」(2020)、「天圓.地方.非人間」(2017)、「還我河山」(2014)與「蚊釘山水」(2011)、VT 非常廟藝文空間「陳浚豪個展 — 之乎者也」(2010) 、「迷宮個展」(2007)、台東鐵道藝術村「花花帳個展」(2006)、華山藝文特區「瀉銀個展」(2002)、20 號倉庫「個展 — 潛在氛圍Ⅱ」(2002)、台北市立美術館「個展 — 潛在氛圍」(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