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年生於台灣台北
現居、工作於新北市
袁慧莉 14 歲立志成為畫家,第一屆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 1992 年獲得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水墨創新獎入選獎, 2005 年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水墨組, 2012 年獲得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美術獎水墨/膠彩類優選,以水墨專業論文於 2016 年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博士班。現為國立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袁慧莉將傳統視為養分,也視為反思的對象。創作媒材傾向多元化,無論平面的多種媒材、立體裝置,或者數位影像等不同系列作品,都試圖從傳統的內部更新原有的形意美學語彙,或者在傳統未曾觸及之處提出個人新的觀點。其代表作有:表現當今人際疏離狀態、以不同材質探討「墨」與「物」之間「物性」關係的《孤山水》、《勢山水》;探討霾害汙染,提出全球獨創之《火墨》形意論述,徹底翻轉傳統水墨的墨性美學;以「情緒性」的《袁氏皴譜》,取代傳統皴法的「自然性」形意語法,打開皴法的異質圖文詮釋空間;以《類山水》呈現具有「混雜性」、「差異並置」的新世界樣貌;以數位影像《類山水》 Photoshop 古畫系列,翻轉傳統山水畫的語意與結構;以及將積墨法翻出時間性面向的《時間之漬》等等。
重要個展包括:「隱身皴」(耿畫廊,台北,台灣,2021);「墨的兩種呼吸方式」(耿畫廊,台北,台灣,2017); 「複數世界」(耿畫廊,台北,台灣,2014);「陰性山水」(東吳大學游藝廣場,台北,台灣,2011);「元素.意韻」(恆廬美術館,杭州,中國,2010);「軌跡 — 1985–2008袁漱水墨創作展」(新竹教育大學竹師藝術空間,新竹,台灣,2008);「空.間.遊.轉」(觀想藝術中心,台北,台灣,2005);「居山飲壑」(真善美畫廊,台北,台灣,2000)。重要聯展包括:「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嘉義市立博物館,嘉義,台灣,2018);「力場與變奏 — 水墨的跨文化性」(耘非凡美術館,台南,台灣,2017);「沉默風景 — 藝術視界的人文觀想」(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2016);「典藏.對話 — 演繹台灣當代水墨」(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2014);「高雄美術獎」(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2012);「當代平淡繪畫展」(宋莊書譜美術館,北京,中國,2011);「新象 — 兩岸當代水墨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2009);「形意質韻 — 東亞國際水墨創作邀請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2008);「傑出校友展」(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2007);「軌跡大化 — 解碼筆墨新次元」(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2006);「水墨創新獎聯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