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畫廊參展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位D04
博覽會 9 - 12 May 2024展位|D04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 參展藝術家|王懷慶 、蘇笑柏 、楊茂林 、薛保瑕 、袁慧莉 、姚瑞中 、索菲普.皮奇 、薩望翁.雍維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5.09(四)2:00-5:00 p.m. ▋預展開幕夜 ▋ 05.09(四)5:00-8:00 p.m. ▋公眾展期 ▋ 05.10(五)11:00 a.m.-6:00 p.m. 05.11(六)11:00...繼續 -
藝術家楊茂林、姚瑞中現正參展彰化縣立美術館《請眾仙迎神-宮廟藝術展》
藝術家新聞 26 December 2023 - 18 February 2024展覽期間|2023.12.26-2024.02.18 展覽地點|彰化縣立美術館 一、三、五樓 楊茂林和姚瑞中受邀參加「請眾仙迎神:宮廟藝術展」聯展,此展著重於宮廟所發展出的藝術形式,透過傳統與當代不斷相互輝映,在新舊交融間,充分映照著今昔的美術發展與常民文化的特質。 楊茂林的「摩訶大聖羯摩曼荼羅」銅雕系列以動漫人物「悟空」及充滿童趣的小飛俠、熊貓等角色為原型,表面紋理及上色的處理也呼應藝術家以過去繪畫經驗累積而成的個人美學。姚瑞中的兩件平面繪畫作品則是來自「離垢地」系列,延續其翻玩經典作品及金碧山水式的藝術實踐,展現對於宗教聖像和個人內在精神空間的追尋。 閱讀更多 更多相關資訊: 封神演義 — 摩訶極樂世界:楊茂林個展 離垢地 — 姚瑞中個展繼續 -
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
楊茂林 4 November 2023 - 14 January 2024展覽名稱|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 展覽期間|2023.11.04-2024.01.14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展覽介紹| 文/龔卓軍 浩劫恐懼,如同繞境敵機,忽遠忽近;病毒肆虐,好似隱形殺手,教人無所適從。歷經COVID-19、俄烏戰爭之後,極端型氣候下的全球生態,進一步籠罩大地,形成末世心靈的巨大陰影。天地無赦,藝術無用。不論是生態滅絕、石虎路殺、雲豹消失、森林天火,或是種族屠殺、能源枯竭、帝國殖民後的當代處境,藝術家的微弱呼聲,更加顯得脆弱無力。他似乎只能在黯黑無盡的死路來臨之前,輕輕提問:我們到底如何得到救贖? 藝術家楊茂林從早年的失敗神人、亂世英雄、文化交配、壞寶貝、封神演義、摩訶大聖、仙班出列、尋找曼荼羅,一直到2016年的「MADE IN TAIWAN」大展和2018年的「黯黑的放浪者」,透過長年創作,在黯黑處境與童話、神話與信仰的文化混血敘事中,呼喊神救援、創造救援神,獨樹一格,也開創了藝術家自身內在英雄的漫長旅程。楊茂林的神救援,由解嚴時期歷史神話的鬥士與殉道者角色出發,在失敗的瞬間得到文化創作上的形象救贖,繼而藉由動漫童話與通俗次文化的拯救世界、行俠結義、普渡眾生的敘事挪用,打造兒童與青少年記憶中的天真者、孤兒、流浪者角色,在重重險阻中反覆出發,為眼下崩壞的世界,尋找無邪的當下救贖。 面對當世,楊茂林由早年暴力勇鬥神話與歷史爭戰巡航角色的世界中,一度踏出了充滿天真、遊走浪途的神學大聖、仙班、鐵人、愛麗絲與小金剛的英雄步履,踩著輕盈的熱血步伐,一步步跳脫了沉重的歷史業報,甚至嘗試擺脫人類的血腥歷史,進入了鬥魚瀲灩之魂的積極意志、深海奇魚在黯黑之海的夜航探索,漸漸進入了魔法師花落春未盡的熱帶森林,在百合花盛開的雲豹、黑熊、烏鴉、蟲魚的木塊刺青繪畫中,展開有情眾生、召喚野性救贖的最終迴返之旅。於是,從繪畫、造像、雕塑的三合一到筆觸、木材、金屬的三合一,從早期天界墜落或被遺棄的天真者與孤兒的希望之路上,從拯救世界與暴力抗擊的殉道者與鬥士的力量起落場景中,楊茂林的形象創作之途,由「瀲灩之魂」鬥魚的鬥士意志、「黯黑的放浪者」藍色深海魚群的沉潛、孤寂、自主、警醒氛圍中,更自在地轉換為「花落春未盡」綠色森林裡野性舒放的萬物合一、喜悅輕安的心境。諸神在此,黃昏未盡。這個展覽想要追問:楊茂林的神救援,究竟訴求著什麼樣的當代神祇。是藝術世界的鬥士還是殉道者?是沒有現世目標的天真者、隨順環境的流浪者,還是孤獨自處的深海遺雛?抑或是沉浸融處於整全自然、諸神護體的魔法聖獸?又或者,這些救援角色的輪番上陣,其實是藝術家面對自我與個體調適的一趟內在英雄之旅? 這次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出,將以楊茂林的「瀲灩之魂」、「黯黑的放浪者」與「花落春未盡」三個系列創作,由「黯黑的放浪者」與「花落春未盡」延伸出兩道反轉的弧線,返觀楊茂林長達數十年的創作內在旅程。藝術家以60%以上的新作,與白鹿動畫工作室與聲音藝術家陳昱榮合作,透過3D動畫視覺特效和聲景佈置,打造沉浸體驗的大型深海情境與幽遊森林投影劇場裝置。這個實驗計畫,反覆測試影音環境與作品間的潛在能量,強化多層體感造形,突顯楊茂林雕塑與繪畫作品的潛在神學意涵。同時,也企圖透過實驗性的策展手法,進一步擴展當代藝術的跨域能量,組織「神救援:內在英雄旅程系列工作坊」,召喚文學、藝術、動漫、親子、青少年和重視深層個體經驗的觀眾群,將台北當代藝術館塑造為神救援的內在旅程對話場域,呼應當代「天地無赦、藝術無用」的陰影處境中,藝術創作與身境感受所可能帶來的輕盈救贖。繼續 -
藝術家楊茂林、吳天章現正於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參展「變身——身體・觀看・權力特展」
藝術家新聞 28 October 2023 - 10 March 2024展期|2023.10.28-2024.03.10 地點|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 楊茂林、吳天章 現正參與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變身——身體・觀看・權力特展」,一探「身體」於二十世紀以來的藝術新貌,以及美術發展脈絡中身體表現各種歷程的重要課題與挑戰。繼續 -
輕盈的歷程:悍圖25年
楊茂林、吳天章、涂維政 22 July - 12 November 2023展覽名稱|輕盈的歷程:悍圖25年 展覽期間|2023.07.22-2023.11.12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覽介紹| 文|吳慧芳(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部策展人) 「悍圖社」為臺灣當代美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份量的藝術團體,本展為悍圖社成立25年--標誌時代意義的紀念性聯展。 成軍於1998年的悍圖社,初始成員為盧天炎、楊茂林、陳瑞文、吳天章、陸先銘、郭維國、李民中、楊仁明、連建興九人。團體成立的宗旨為鑒於90年代裝置藝術當道,為平面繪畫重振聲威,以「悍圖」為會名明志。事實上悍圖社不僅是為平面繪畫發聲的團體,它也是80年代主要的畫會—台北畫派,在1997年正式結束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菁英式的延續」。因此,悍圖社的成員都是自80年代便在藝壇崛起的中青輩藝術家,即便其中有成員離去(盧天炎於2005年退出),陸續有賴新龍、唐唐發、涂維政、鄧文貞、常陵、陳擎耀等新血的注入,至今也都累積了相當的資歷和知名度。 悍圖社從1998成立到今日(2023),廿五年的歷史時空,外在關於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氛圍,內部關於藝術家自身心境和人生階段皆早已轉變。80年代中期到整個90年代,是臺灣藝術環境發展的重要年代,在這個階段中主要有兩股趨勢,一種是對臺灣社會環境的關注;一種是接受西潮洗禮的海歸派。「悍圖社」這群藝術家顯然是屬於前者。他們多數在解嚴前受教育,對於時代和環境強烈的使命感,也促使其作品常指涉政治的批判或社會現象的反思,例如楊茂林「MADE IN TAIWAN」政治篇系列,吳天章經典的「四個時代」--以巨大的肖像畫幅控訴強人政治等等,使得悍圖社成員90年代的作品普遍顯得十分沉重。 從早期80-90年代走過解嚴,這批核心成員以生猛強烈的視覺符號來表現和力抗當時代激烈震盪的政經社會氛圍;繼而面對千禧年的末日焦慮,再度以「悍圖」為名結社群同,再度凝聚畫友同儕的力量齊力共進;進入21世紀,身處數位科技的光速進展,不管我們接受與否,每個人都無所遁逃,悍圖社幾位資深成員也在新世紀陸續重返校園做新的修習和調整;近年全球性的疫情災難,面對病毒無差別侵襲,強烈造成人們對生命的不確定感,在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及思考慣習。作為自1990年代持續活躍至今的當代藝術畫會團體,本展展品選件以「悍圖社」各個藝術家成員各自的創作取徑,盡可能呈現於90年代、中期及近期三階段創作在其個體藝術生命的漸進和轉折,更期能藉以微觀四分之一世紀以來臺灣當代美術發展的脈動。 最年長成員-今年已屆七十的楊茂林,形容悍圖社是「結構黏固、有體例沒紀律的藝術家兄弟會型態的藝術團體」,這群當年的初生之犢,到如今的行到中年,創作的內容和形式隨著歲月和經歷的遞嬗也轉趨「輕盈」。輕盈相對於沉重,「輕」伴隨著的是更為精準、確定,而不是模糊、隨興;本展企圖舉重若輕地呈現這群「悍」者在這25年來的創作歷程和轉變,讓追求輕盈的歷程,成為對生命之沉重的對抗。繼續 -
2023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Gallery Night + Galleries 11 - 14 May 2023靜故了群動 袁慧莉個展 x 畫廊之夜 展期|2023.04.22–2023.06.03 地點|耿畫廊 台北市114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1F 藝廊精粹 參展藝術家|張宏圖、蘇笑柏、楊茂林、薛保瑕、蔣友梅、袁慧莉、索菲普.皮奇 展位|D06繼續 -
時間眾像:給每個人的歲月景觀
18 February - 28 May 2023展覽名稱|時間眾像:給每個人的歲月景觀 展期期間|2023/02/18 - 2023/05/28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展覽介紹 在無法度量的宇宙中,「時間」因為人的存在而有了可以度量的刻痕;人類在世,亦必會經過由時間鋪墊而成的「生、老、病、死」階段。人經歷其中,有時有伴相陪,有時獨自面對;種種過程之後,生命裡所有的回憶與經驗,在高齡者身上,形塑成豐富多樣的歲月景觀。 1993年即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臺灣,被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這代表著除了社會結構改變外,也揭示了未來的生活,在年輕輩可能無法陪伴與扶養高齡者之下,絕大多數人都要好好思考該如何回應「時間」這件事情。 以「高齡」為核心議題所策劃的「時間衆像:給每個人的歲月景觀」展覽,透過藝術家對「時間」與「生命」細膩的觀察、感觸和回望所創作出的作品,嘗試牽引觀眾至不同的角度觀看「高齡者的風景」與「時間留下的面貌」,藉此思考現今或未來可能要面對的生活:自身或親友衰老的身體、利用美好的回憶帶來的青春感、退化的生理狀態影響情緒的反應。甚至,在展覽最後,透過藝術家對於時間的探討,再次叩問經歷生理老化後,「時間」對於每個人心理上的意義。 臺南市美術館自2019年與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後,以辦理推廣活動及共享學術資源等方式,期盼能對高年長者與失智症患者帶來良好效益。本次策展,除了持續本館希望讓藝術更能面向全民大眾的使命外,也嘗試在展覽方式上能讓高齡者感受到較友善的觀展體驗,以利後續以此作為友善觀展體驗的場域,盼美術館的未來成為高齡者願意造訪的活動空間。 子題一:名為回春的河 青春與衰老永遠站在相對的兩邊,身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機能自然會逐漸趨向衰敗與凋零,在一切生命萬物運行「成、住、壞、空」的過程中,可以藉由各式藥理、物理治療來延緩身體衰老的速度,但老化現象始終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從生理的角度來看,老年時身體雖已老去,但屬於個人的記憶在腦海裡仍可以片段地投射出來,這代表著無論在人生中任何階段,皆可以召喚出屬於自己愉悅或是悲傷的回憶。本子題取「回春」這一名詞來召喚腦內屬於自身回憶裡的故事,用藝術整合成一場專屬於觀者的回春治療術。 「記憶」與「回春」如同脣齒相依般疊合彼此,透過作品的呈現,期望關於老年的既定模式被重置或轉換,一方面也希望觀眾產生強烈的自我投射,也讓這條波浪起伏不斷的回春之河來喚醒觀者的生命記憶。 子題二:在時間裡交會 時至今日,歷史神話中出現的永生術或長生不老仙丹的提煉,已由眾多的醫學與科學研究取代,科學更進一步探索人類長壽的方法,並將延緩細胞老化、治療疾病的希望寄託於遺傳基因研究,這是屬於當代社會追尋的續命神話。 每一個人、每一次的老去都是屬於自己的私密經驗,但那些身體的與心理的老去狀態如皮膚皺褶、肢體逐漸難以使喚、雙眼及聽力的退化、情緒反應的變動以及記憶功能減緩等;這一切的老去將以放射狀的方式呈現多種面貌,猶如樹梢與枝葉般延伸出各種共同感知。 就當代藝術的觀點,本子題藉由多面向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藝術詮釋老年光譜;在此,藝術家環繞著年老衰老的情緒感知進而轉化成視覺經驗,並連結眾多世代參與對於高齡經驗的交流。 子題三:誰的時間? 現今文明的社會化程度驅使大多數人經歷了類似的時間經驗,讓日常生活展現高度社會化的群體一致性,本展區透過「時間」做為美學經驗的表現型式之一,揭示了藝術家在媒材上所表現的時間長度與藝術家的人生軌跡與歷程,標記了藝術勞動、時間壓縮與解放的討論,試圖誘發觀眾產生情緒與情感的共鳴,審視自身的生命經驗。 展場照/臺南市美術館提供繼續 -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楊茂林、吳天章、林鉅 3 December 2022 - 26 February 2023展覽名稱|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展覽期間|2022.12.03 - 2023.02.26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1A 、1B 展覽室 策展人 王俊傑、黃建宏 展覽介紹 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大展「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由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學者黃建宏共同策劃,歷時三年的前期研究、訪調與籌備,聚焦跨領域開端和自我啟蒙的臺灣八〇年代,帶領觀眾探尋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視覺藝術、劇場、新電影、音樂、文學等各藝術領域相互交織與碰撞的文化現場,進一步開啟以不同視角書寫歷史敘事的多元可能。展覽共計有七百餘件作品、檔案、音像紀錄與訪談,其中包含許多睽違多年再度展出的珍貴檔案文獻。 北美館自2019年起與臺北藝術大學合作「臺灣.八〇.自我啟蒙技術: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研究計畫,並將該計畫相關訪調內容以「啟蒙.八〇」系列專題,於館方發行的《現代美術》季刊連續刊載七期,今年終能以展覽全面性地呈現計畫成果。1980年代是形塑今天臺灣政治與社會樣貌的關鍵時刻,這個時期臺灣各個藝術領域多元發展,以強勁的文化動能向著1990年代爆發。「跨領域」此一現下的熱門關鍵詞,在八〇經驗中並非指涉完整分工後不同領域間的連結與合作,而是在未系統化狀態下對專業性的想像與追求,不分界別地彼此交混、激盪,產生許多難以用單一領域定義的實踐。展覽由五個子題展開,包含「前衛與實驗」、「政治與禁忌」、「翻譯術與混種」、「在地、全球化與身份認同」以及「匯流與前進」,從不同軸線重新梳理紛雜且躁動的狂飆年代。繼續 -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1 - 24 October 2022展位|F04 參展藝術家|林鉅、紀嘉華、姚瑞中、袁慧莉、陳浚豪、楊茂林、蔣友梅、蘇笑柏、蘇孟鴻 貴賓預展|2022.10.20-10.21 公眾開放|2022.10.21-10.24 2022年台北藝術博覽會,耿畫廊將接續首次受邀參展國際展會斐列兹大師(Frieze Masters)展之勢,於熟悉的場域帶來多位深受國際與亞洲注目的藝術家群集,呈現台灣當代多元而豐沛的藝術能量。 透過蘇笑柏、楊茂林、紀嘉華、姚瑞中、蘇孟鴻、陳浚豪、林鉅、袁慧莉及蔣友梅等藝術家對不同媒材的感性消解;乘著各式豐富且細緻的用色、筆勢與材質;於物質與造型美學所闡述的內蘊與意涵間,耿畫廊將在這颯爽秋日,接引觀眾體驗豐饒於心底那一抹深韻的藝術饗宴。繼續 -
蒐懷志—作品中的藏寶圖
楊茂林 18 June 2022主講人|楊茂林(展覽藝術家) 與談人|鄭乃銘(《當代藝術新聞》總編輯) 活動相關資訊 ↓ ◎ 講座現場 X 線上直播 ◎ 活動為免費參加 ◎ 本講座將全程以中文進行 ◎ 現場座位有限,建議提早到場以免向隅 ◎ 入內聽眾需全程配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額溫及進行酒精消毒繼續 -
2022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當代網域 20 - 22 May 2022► 耿畫廊|2022台北當代 地點 │台北世貿中心一館 展位 │ C03 參展藝術家 │蘇笑柏、楊茂林、薛保瑕、姚瑞中、陳浚豪 開放時間 │ ▋貴賓預展 ▋ 05.19(四)14:00 – 17:00 ▋開幕之夜 ▋ 05.19(四)17:00 – 20:00 ▋公眾開放 ▋ 05.20 (五)...繼續 -
2021 悍圖行動 悍圖社
楊茂林、吳天章、涂維政 25 December 2021 - 22 January 2022策展人|林郁晉 協同策展人|黃鼎鈞 藝術家|楊茂林、吳天章、陸先銘、郭維國、李民中、連建興、楊仁明、賴新龍、唐唐發、涂維政、鄧文貞、常陵、陳擎耀 展覽日期|2021.12.25(六)–2022.1.22(六) 開幕|12.25(六) 17:00 座談|2022.01.08(六) 14:30 – 16:00 與談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 展覽網址|http://www.frees-art-space.com/thehantoomovement.html 展覽介紹 1998 年成立以來,悍圖社每年均舉辦個展或聯展,就團體身份或個人創作而言,都在臺灣藝壇上擁有強勁的力度和影響。 2017 年悍圖社於國美館盛大辦理了「硬蕊 / 悍圖」一展; 2018 年在關渡美術館的 「搏擊俱樂部 ——...繼續 -
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
楊茂林 11 December 2021 - 10 April 2022藝術家|楊茂林 參展名稱|「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 參展時間|2021年12月11日至2022年4月10日 參展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302展覽室 策展人|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覽組組長 黃舒屏 國立臺灣美術館將於12月11日推出「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研究主題展,回應近年來大家所關注臺灣島嶼身分與地緣政治議題,同時也呼應由行政院推行的「向海致敬」政策,希望透過更加多元的觀點,來詮釋臺灣的文化發展與海洋環境之間的關係。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本次結合國美館典藏品及7位藝術家創作等作品,透過三個關鍵命題「大航海時代、亞洲航線與海上絲路」、「亞洲冷戰格局及帝國邊緣」、「經濟、物質交易與人權」,帶領觀眾了解臺灣與世界史的緊密關聯。 展覽主題「逐鹿之海」借用成語「逐鹿中原」之意,以「鹿」比喻政權、地位,「鹿」亦音同「祿」,不僅有得其要位之意涵,也具極高的交換價值,「鹿」在臺灣最早期的國際貿易上也佔有重要地位與意義。因此展題「逐鹿之海」取其群雄爭奪利益的競逐之意,以海洋脈絡的權力競逐史轉化臺灣過去以中原文化為核心權位的論述觀點,重新思考臺灣在海洋版圖中的文化脈絡和敘事。透過描繪「物」、「人」及「文化」在全球串聯的歷史與經濟浪潮下的移動狀態,進而探討在經歷多個時代結構轉變下,在競爭裡常被忽略或壓抑的人性價值,以及鮮少被關注的勞工與人權問題。 本次展覽共展出7位當代藝術家(楊茂林、許家維、陳界仁、盧昱瑞、林冠名、印尼藝術家伊旺‧安米特及蒂塔‧薩利娜)共約30組作品,以及來自臺南市文物資產管理處珍貴的熱蘭遮城出土文物、還有講述清朝出兵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的國美館版畫藏品《平定臺灣戰圖》。國美館在2015年亞洲藝術雙年展中委託印尼藝術家伊旺‧安米特及蒂塔‧薩利娜針對外移工在臺灣工作人權議題所創作的影像作品〈壽〉、〈灑鹽於海〉、〈同意/否決/未定〉。這些展出創作分別從不同的觀點勾勒出臺灣在歷史洪流下物品及文化移動的路徑、政權與經濟產業轉移下的衝擊,包括在臺灣在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位於亞洲經貿轉運站的角色、海上貿易、商權的激烈競爭;以及十七世紀之後臺灣在海洋脈絡與世界局勢中位處地緣政治與經濟連結的關鍵角色。 圖片來源 國立臺灣美術館 新聞稿來源 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10139&request_locale=tw繼續 -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1 - 25 October 2021展位|L01 參展藝術家|楊茂林、薛保瑕、姚瑞中、陳浚豪 貴賓預展|2021.10.21-10.22 公眾開放|2021.10.22-10.25 例外狀態|林鉅 2021年的現今,全球已然迎來「後疫情時代」的嶄新紀元;而耿畫廊自 2021年初迄今,更經歷了 Frieze New York at the Shed、Art Basel Hong Kong、DnA SHENZHEN 設計與藝術博覽會以及即將到來的 Frieze London 等各大藝術博覽會盛事。在參與並見證了國際藝壇諸多變與不變同時,耿畫廊向自身根源尋索,將在睽違五年於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首次回歸帶來楊茂林、薛保瑕、姚瑞中、陳浚豪以及林鉅等台灣代表性藝術家新作。期待於熟悉的空間語境中,為各位呈現身在台灣創作者們於世界脈動曳引下,如何以自身藝術語彙回應當代所面臨的變局。 作為當代藝術指標性前輩,楊茂林的創作一直緊密貼合著台灣社會脈動;此次以烏鴉、雲豹、台灣原生百合花及檜木等承載台灣意象的鮮明符號,於原木繪畫系列刻畫出台灣歷史維度中多元時空的文化交錯。而台灣代表性女性藝術家薛保瑕,於其對抽象藝術的叩問歷程中,帶來了不同於過往的起點;九條不同色域的冷抽象基調融合其上的熱抽象表現,於冷熱兩端的「合流」境域中,藉由色彩、造形、構成、動勢的鋪陳,牽引出抽象藝術與現實世界的關聯效度。 活躍於國際的藝術家姚瑞中,展出其別具風格的「姚氏山水」繪畫。滿璧輝煌襯托著的當代消費文化符號,彷彿對現今嚴峻時局下的反動;挑釁著傳統水墨「正統性」的同時,以畫面中令人會心一笑的荒誕情節突顯出另類超脫。而當代與傳統的對應關係,同樣出現在陳浚豪標誌性的「蚊釘山水」系列。透過數以萬計的工業素材「蚊釘」,陳浚豪將名家傳世繪卷置換為三維的光影水墨 —— 濃密針點所暈染出的山水丘壑,足令當代工業美學突破原作的水墨框架,於經典的挪用與再造下,激盪出文本敘事的顛覆與新生。...繼續 -
+1黛 OldWays, Young
楊茂林、吳天章、涂維政 28 November - 26 December 2020展覽地點|福利社(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展覽日期|2020.11.28 (六) – 2020.12.26 (六) 參觀時間|週二-週六 11:00 - 19:00 耿畫廊藝術家楊茂林、 吳天章 以及涂維政 參展的悍圖社 2020年度聯展「+1黛 OldWays, Young」於今日下午5點開幕。楊茂林將展出在2019年個展後研究的木料繪畫成果;吳天章也將在本展率先公開《港口情歌 》新作的劇照以及紀錄短片。 涂維政則展出由廢棄工廠零件、建築殘塊和周遭植物所製的人造石,其中一件人造石還是與兒子的共同創作,更在展場內以博物館式首次呈現兒子的平面與立體手稿,反應工業文明興衰與一對父子日常互動。繼續 -
尋找曼荼羅.黯黑的放浪者 新書座談會
楊茂林 7 April 2019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9
畫廊精粹、畫廊之夜 18 - 20 January 2019 -
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
楊茂林 26 April - 17 June 2018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 展期|2018年4月26日~6月17日 開幕式|4月28日 15:00 地點|彰化縣立美術館 1樓特展室 「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是出身彰化的藝術家楊茂林在外發展多年之後首次回鄉舉辦的個展,也是繼2016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大型回顧展之後,再一次有脈絡化的呈現,同時特別展出數件首次發表的最新畫作。為回應彰化縣文化局的邀請,也讓楊茂林回到孕育他豐富創作靈感的原鄉向彰化的觀眾展示他的藝術足跡,1990年代初「MADE IN TAIWAN」系列、到後來開始以雕塑為主的多個系列「摩訶婆娑世界的夢幻島」、「有關愛情的故事」、「追殺愛麗絲」、「領袖很大」、「國寶探險」,以及晚近的「尋找曼荼羅-黯黑的放浪者」立體雕塑之外,也重新拿起畫筆進行平面繪畫的創作。 【沒有任何一種文化是能夠全然靜止不變,恆久原樣保存的,尤其是文化巨變的過程,通常是經由其他文化強勢入侵,所發生混血之後的品種。面對無可阻止的文化交合行為中,所需要討論的不是是與非的問題,而是弱勢文化自主與非自主、自覺與非自覺的問題。而我的創作,則是與以上已經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的現象,保持一種有如觀眾與舞台之間的關係:某些部分是旁觀的疏離,又有些是入戲的關己。】----楊茂林 展名訂為「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旨在強調楊茂林過往的創作中從解嚴初期以圖與字的並陳強化了批判或者對台灣主體性追求的慾望,而後來則轉為透過卡漫圖像的拆解進行當代思維的重組,混生了另一種反而更加接近台灣真實的面貌,台灣這塊島嶼最迷人之處在於她的文化混種與受到外來殖民政權衝擊後變態出幾近於新的文化系統。從楊茂林手中呈現出一段一段台灣原生和外來文化對峙的片段,而今他自「尋找曼荼羅」系列開始則從自己長年藝術經驗與個人史的回溯,書寫一套楊茂林觀點的神話學。特別為此次個展拍攝的短片,收錄展覽籌備實況之餘更拍攝楊茂林走訪老家、兒時協助父母在市場擺攤舊地重遊的畫面,這些珍藏在楊茂林記憶寶庫裡的場址也包括原社教館所在的彰化縣立美術館,一幕一幕都讓人更加了解這位當代藝術彼得潘源源不絕的靈感來源。繼續 -
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
楊茂林 30 January - 24 April 2016時間| 2016/01/30 - 2016/04/24 地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一樓1A~1B 楊茂林(1953-)崛起於狂飆的1980年代,堪稱台灣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創作初期,他突破禁忌,挑釁政治的、社會的權威,展現強烈的批判態度。充滿張力、令人振奮的繪畫風格,以及聳動的視覺意象,微妙的對應著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後政治、社會轉型的實態。來到”後解嚴”的1990年代,面對逐漸成形的全球化態勢,國際化與本土化之間的糾結更形複雜,楊茂林創作的面貌從政治行動轉換為歷史文化的追溯。他挪用「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為標題,嘗試從台灣政治、歷史以及文化批判的角度,廣泛地探索藝術型式、題材表現的可能性。 「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是國際間行之有年台灣品牌的商標,也是台灣得以宣稱自身獨特性的表徵。楊茂林將之挪用為藝術符碼,揭櫫台灣文化定位與認同的命題,企圖在建構台灣藝術圖像的同時,凸顯台灣藝術主體性的議題。2000年前後,楊茂林轉入立體創作,開展其創作視野的同時,他仍延續對於台灣文化主體的思索與探究。這一次他透過卡漫的創作風格,嘗試以「文化交配」的概念,詮釋本地與外來異文化之間的互動與交融,本質上是駁雜歧異,難以捉摸而出人意表。楊茂林雕塑中「異類合成」的視覺圖像豐富而獨特,緩解了文化衝擊之中常有的強與弱的權力關係,更加突顯「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的意圖與傾向。 「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是首度以回顧展的格局,審視楊茂林從1984年至2015年的創作整體。展出近200件作品,包括繪畫、綜合媒材、雕塑等創作媒材,並分五大主題︰前衛反動、國族史詩、惡品味、仙班出列、異想幻境,刻劃楊茂林近三十年來的創作軌跡。 圖片來源| 臺北市立美術館 新聞稿來源| https://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page.aspx?id=574&ddlLang=zh-tw繼續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5
30 October - 2 November 2015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4
30 October - 3 November 2014 -
藝術登陸新加坡 2014
Art Stage, Taiwan Platform 16 - 19 January 2014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3
8 - 11 November 2013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2
8 - 12 November 2012 -
上海藝術博覽會 2012
SH Contemporary, Now Ink 7 - 9 September 2012